名句“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出自《戏答元珍》。这首诗的作者是()A.苏轼B.杜甫C.白居易D.欧阳修
百度试题 题目诗句“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的作者是 A.王安石B.欧阳修C.范仲淹D.梅尧臣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B 反馈 收藏
但欧阳修不是一位消极的人,所以看他的尾联。 图片来源于网络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欧阳修和元珍都曾在洛阳待过,都曾领略过洛阳花开的美景,领略过最美好的芳华。如今在夷陵,在这偏远之地,是萧条冷清、是孤独寂寞。但又如何呢?这里没有洛阳的牡丹,但也有散发芬芳的野花,同样令人赞叹,只好春风...
这一对双子星,还是一对师徒。今天我们就学习北宋文坛盟主,唐宋八大家宋代之首欧阳修的一首诗:戏答元珍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这首诗,说起来,那还要回到汴京。从洛阳任期满,回到汴京...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1]诗题一作《戏答元珍花时久雨之什》。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作者因为替范仲淹辩护,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今湖北宜昌)令。此诗作于被贬的次年春天。元珍:丁宝臣,字元珍,时任峡州军事判官,与欧阳修交好。
不须:不用;不必。 洛阳花:牡丹的别称。因唐·宋时洛阳牡丹最盛,故称。即石竹花。 小提示:"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花下洛阳不须洛阳花 全诗 原文译文拼音版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释: (1) 元珍:丁宝臣,字元珍,北宋官员,诗人。当时丁宝臣为峡州(今湖北宜昌)军事判官,与欧阳修有往来。 (2) 天涯:天的边缘处,喻指极远的地方。涯,水边,泛指边际。 (3) 山城:指当时欧阳修任县令的峡州夷陵县。夷陵,位于今湖北宜昌,背山面水,故称山城。 (4) 残雪...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戏答元珍》 解释:我曾在洛阳见够了千姿百态的牡丹花,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 赏析:诗人说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实际上充满着一种无奈和凄凉,此句自作宽慰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