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昭抡表现出的坚持不懈的求知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是科学工作者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为年轻学生树立了学习的榜样。1942年2月,汇集考察成果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川康科学考察团展览会特刊》在昆明印行,其中收入曾昭抡与团员所写的考察记,记录了年轻学子的特殊经历和切身感受,以及他们从曾昭抡那里获得的教益。
1967年,一代化学宗师曾昭抡在武汉病逝,但由于其生前遭受的特殊待遇,死后也无法入土为安,侄子只能忍痛将他的骨灰撒入滚滚长江。曾昭抡是湖南湘乡人,出生于1899年,曾祖父是晚清巨擘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用现在的话说,他是那个时期的高门贵族子弟,不管世道如何轮换,深厚的家庭背景足以支撑他健康快乐地成长。出身...
您知道曾昭抡不?这人呐,是湖南湘乡那块儿的,1899年出生的哟。他的曾祖父可厉害啦,那可是晚清大名鼎鼎的曾国藩的二弟曾国潢呢!要搁现在的说法呀,他在当时那可就是妥妥的高门贵族家的子弟嘞。不管这世道咋变来变去的,就凭他那深厚得很的家庭背景,足够让他顺顺当当、健健康康又快快乐乐地长大成人咯。您...
曾昭抡(1899年5月25日—1967年12月8日),湖南湘乡人,化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生前是武汉大学化学系教授。曾昭抡192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1927年—1931年任中央大学化学系教授;1931年—1937年任北京大学化学系教授;1938年―1946年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1948年当选为...
中国毕业论文制度的创始人之一,是曾昭抡。曾昭抡出生于晚清年间,湖南省湘乡县的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是晚清名臣曾国藩的胞弟曾国潢,父亲为前朝举人,母亲也是名门之女。这种浓厚的学术氛围,为曾昭抡日后的学术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曾昭抡自幼聪明好学,13岁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长沙雅礼中学。五年后,他成功考...
曾昭抡的妻子俞大絪是西语系教授,她是重庆政府兵工署署长、后来的军政部次长俞大维将军的妹妹。俞大絪是曾国藩的曾外孙女,陈寅恪先生的表妹。俞大絪没有陪同丈夫来昆明,夫妻两地分居。 1940年6月2日,曾昭抡接到夫人俞大絪、兄长曾昭承的来信,两人分别告知,重庆兵工...
中国化学学科的创始人曾昭抡 曾昭抡,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二弟曾国英的曾孙,1899到1967,活了六十七岁,中国化学家,教育家,中国化学学科的奠基人和早期领导者之一。1920年,曾昭抡毕业于清华学堂(1928年改名清华大学);1926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此后,历任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武汉...
曾昭抡(1899~1967),字隽奇,号俊奇。一字振馨,又号叔伟,行三,著名化学家、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祖籍双峰县荷叶镇,系曾国藩之堂曾孙。192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6年毕业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工专业,获化工博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南京中央大学、北京大学、西南联大化学系教授、主任。1932年参与发起和创建...
曾昭抡,1899年5月25日,出生于湖南省湘乡,是曾国藩胞弟曾国潢的曾孙。 因为诗书传家的祖训,曾昭抡很早便开蒙,13岁即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6岁,考入清华学堂,因学业优异,跳级入四年级;21岁,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入麻省理工学院;27岁,获博士学位归国。 大凡留洋回国的人,一般都打扮入时,注重仪表,可曾昭伦在穿衣打扮...
1899年5月25日,曾昭抡于湖南省湘乡县降生,他是曾家的第二个男孩,属昭字辈,是曾国藩胞弟曾国潢的曾孙。因着诗书传家的祖训,曾昭抡很早便开蒙,13岁即考入长沙雅礼中学,16岁,考入清华学堂,因学业优异,跳级入四年级;21岁,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生,入麻省理工学院;27岁,获博士学位归国,先后任教于中央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