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听了赵烈文的话,没有再进行反驳,他认为:"日夜望死,忧见宗庙之陨落",他也预感到清朝即将灭亡。 曾国藩手下幕僚很多,他找赵烈文来聊天,主要商议如何应对乱局,此时赵烈文已经是曾国藩的最为信赖的机要参谋。面且赵烈文还有一个身份,此人精通甚多,易学、佛学、军事、经济等他都有所研究,虽说不上知天文地理,但赵...
清同治六年(公元1865年)某夜,曾国藩和心腹幕僚赵烈文对坐闲谈。赵烈文在6月20日的一篇日记中透露了是夜两人畅谈的话题内容,他记载道:“京中来人所言,都城气象甚恶,明火执仗之案时出,而市肆乞丐成群,甚至妇女亦裸身无裤 ,民穷财尽,恐有异变。奈何?”赵烈文:“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驯至分剖。然...
没想到,这位赵先生回到大营,不但没被镇住,还提了一堆意见,他居然很不客气地说:“樟树营陆军营制甚懈,军气已老,恐不足恃。”曾国藩对这位赵先生心里不大高兴,因为曾国藩最见不得说大话的书生。也正在这个时候,赵的老母有病,赵可能也看出曾的心思,所以就以母病为由,向曾国藩辞行,曾国藩也没有怎么挽留。这意...
1867年,一个看似平常的夜晚,两位重量级人物展开了一次深入的交谈。这次对话将深刻影响未来五十年的中国。其中一人是支撑朝廷的得力大臣曾国藩,另一位是虽为幕僚但看透时局的赵烈文。那晚,赵烈文惊人地预言大清将在五十年内覆灭。这番话如同炸雷,震撼了曾国藩的心。他无法相信,自己付出心血的王朝竟会如此迅速地走向...
在淮军攻陷天京以后,曾国藩与幕僚赵烈文曾经有过一段历史上非常有名的畅谈对话,精准预判了风雨飘摇的晚清政府的命运,不得不令人叹为观止。我们还是先从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开始说起吧!天京陷落,太平天国数十年积累的财富被湘军瓜分 1853年3月,洪秀全在文武百官、平民百姓的跪迎欢呼...
作为曾国藩最重要的幕僚之一赵烈文,在其身后留下的二百多万字《能静居日记》,从咸丰八年(1858)到光绪十五年(1889),跨度长达三十二年,记录了赵烈文从二十七岁到五十八岁的人生重要历程和那个纷乱复杂的乱世的重要事件。包括咸丰、同治、光绪年间时局、政事、军情、特别是有关湘军集团、太平天国、捻军以及晚清情况,尤...
曾国藩与赵烈文的对话发生在同治六年六月,两人长谈思考着大清朝的未来。曾国藩忧心忡忡地向赵烈文倾诉着自己对京城风气的担忧,市井间的乞丐、明火执仗引发的街头惨案,这些现象无疑反映了社会的穷困和国库空虚。曾国藩对国家形势感到忧心难安,他询问赵烈文:“我该怎么办?”赵烈文沉思片刻,回答道:“国家统一已久,...
1861年9月13日赵烈文上曾国藩书(稿本未收) 岳麓书社2012年曾出版廖承良先生以赵氏稿本为底本标点整理的《能静居日记》, 有导夫先路之功,但因稿本字迹潦草且涂抹甚多,造成文字、断句方面的讹误亦复不少,为重新整理该日记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本书整理、出版过程中,得到北京大学张剑、潘建国,中国社科院近代...
赵烈文(1832年-1893年),乳名来求,字惠甫,一作惠父,晚号能静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父为湖北按察使赵仁基。赵烈文早年考取秀才,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讲求经世之学,平居博雅,善持论,为文廉悍雅洁诗歌超峻有法度。咸丰九年(1859年)移居苏州府吴县木渎。先后三入曾国藩幕府,颇受礼敬,同治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