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的典故: 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是个非常用功念书、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有人跑去对曾参的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马上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跑去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还是说:“不可能的!我们家...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解释:有人向...
《战国策•秦策》载有一个有关他的故事: 曾子住在费城(今山东费县)的时候,那里有一个和他同姓同名的人,也叫曾参。有一天,那个曾参杀了人,犯了案。人们误传,以为是曾子杀了人了。有人赶紧去告诉曾子的母亲。曾子的母亲正在织布,听了这个消息,毫不在意,她说,“没有的...
曾参杀人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曾参杀人历史典故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个与大思想家曾参同名的人在外杀了人,有好事者跑到曾参的母亲那里说:“曾参杀了人。”曾母回答说:“我儿不会杀人。”照常织布。没多久又有人跑来...
[诗词典故]【曾参杀人】典出《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此典用意比喻流言可畏。故事说,春秋未年思想家曾参过去的家在费地,此地有个跟曾参同名同姓的人...
曾参杀人:汉语成语,出自《战国策·秦策二》,比喻流言可畏。近义词:三人成虎、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反义词:眼见为实、固执己见、不撞南墙不回头 话说春秋末年,孔子的弟子曾参家住鲁国的费邑,城中恰好有个与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一时间满城沸沸扬扬,有人听说了赶忙跑到曾家告知他的母亲,道:“了不...
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德行高尚的典范。他的同族中有一个与曾参姓名相同的人杀了人。有人就去告诉他的母亲说:‘曾参杀人了’。他的母亲当然很了解他的儿子,镇定地继续织着布说:‘我的儿子那么乖,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来说:‘曾参杀人了’。他的母亲仍然边织布边说:‘我的儿子...
成语典故 曾参杀人 成语拼音zēnɡ shēn shā rén成语解释比喻流言可畏。成语故事或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成语造句这冤怎申,硬叠成~。(清·孔尚任《桃花扇·辞院》)近义词流言可畏成语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含贬义点评:脉络分明,层次...
典故曾参杀人 同源典故 投梭 曾母投杼 谗言三至 投杼疑 谤言三至 曾家机 三言移曾母 谗言三及 慈母疑 投杼 相关人物 曾参 《战国策》卷四〈秦策·秦武王谓甘茂〉~50~ 昔者曾子处费,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