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260年甘露事变,贾充指使成济公开弑杀魏君曹髦,一方面司马氏得以进一步掌控曹魏朝堂,另一方面此悖逆恶行也让司马氏失去舆论和人心支持,延缓了司马昭禅代的步伐。此刻司马昭急需一场对外的大胜,寻求政治上的突破,洗刷污点,为篡位累积资本。262年,司马昭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蜀汉已经“师老民疲,我今伐之,如...
曹魏灭蜀汉之战,是三国后期的吞并战。263年,曹魏政权实际掌权者司马昭决定向蜀汉发动战争,派遣钟会、邓艾、诸葛绪等分东、中、西三路进攻汉中。汉军则以大将军姜维为首组成抵抗军,据剑阁天险与魏军相持一段时间,魏军一度进退两难。后邓艾率精兵冒险偷渡阴平攻占涪城及绵竹关,进逼成都城下。汉后主刘禅出降,姜维闻讯...
只对蜀汉进行防守,就连诸葛亮去世之后,司马懿上书魏明帝曹睿希望攻打蜀汉的意见也被否定了,根本原因与曹真当年的原因一样,但是,虽然曹魏加强对蜀汉的防守,但是曹魏仍然没有把蜀汉当成自己最大的敌人,曹魏的主力仍然在防备东吴政权。
为什么曹魏对蜀汉的三次大规模进攻,前两次连汉中都没能跨过去,最后一次进攻,却直接导致蜀汉灭亡呢? 姜维放弃北伐,屯田避祸 都说姜维北伐是穷兵黩武,使得蜀汉国力衰落,间接导致了蜀汉灭亡。但是,兴势之战,是发生在姜维开始正式北伐之前,灭蜀之战,是发生在姜维停止北伐之后。 在姜维北伐期间,魏国一直没有对蜀汉发起过...
三国时代风云变幻,英雄辈出,其中曹魏与蜀汉的对抗仿佛是一场永无止境的较量。曹魏国土面积比蜀汉大三倍,人口多五倍,按理说,消灭蜀汉似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然而,事实却是,曹魏花了整整35年才最终吞并蜀汉。这一悬念,引发了人们无数的思考和猜测。曹魏的优势:不容置疑的实力 从地理和人口上看,曹魏的...
就这样还老是想着辞职。蜀中前后几代高人,已经早就把天下大势算明白了。汉末的宦官之乱、董卓之乱,曹魏篡汉,刘备在蜀中称帝,刘备在汉中失利,蜀汉政权灭亡,前后一个半世纪的事情,早就被他们看透了。读《三国志·蜀书·刘二牧传》《三国志精解系列》第5篇 【原创内容】作者:抱一散人 王玄陵 ...
蜀汉灭亡,邓艾成了大功,筑台绵竹庆功,大宴群臣,称“你们这是运气好,遇到了我,若是遇到了别人(东汉时候吴汉灭公孙述,杀人很多),恐怕早就被杀光了。”可谓是志得意满,唯一遗憾是姜维投降了钟会而不是他。加上,得意忘形,受到猜忌,为自己埋下了祸根。
这场战争并非只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政治格局的调整。司马昭通过灭蜀汉,获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使得他在曹魏政权内部崭露头角。而蜀汉的覆灭也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辉煌的时代的结束。然而,这也是历史规律的必然,地理、军事、政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灭蜀汉成为曹魏政权内部不可回避的选择。
刘备借为关羽报仇为由,对东吴发起了长达13个月的夷陵之战,此役以蜀汉战败而结束。蜀国经此一役后元气大伤,再无与曹魏争霸的可能。蜀国和东吴两国都有地势之便,西蜀的山川之险,东吴的长江天堑都让曹魏在短时间内无法将其拿下。夷陵之战后蜀国便成了三国之中的“软柿子”,自然也就成了曹魏优先攻击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