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层原因,崔玄伯没有说,拓跋珪心里有数。南方的东晋国号就来自于曹魏,如果自己用魏为国号,则可向世人证明晋朝不是正统,将来就有了消灭东晋的合法性。拓跋珪拍板,以魏为国号。北魏享国确实长久,直到公元534年才分裂成东魏、西魏,公元557年,西魏被北周取代。图-北魏都城平城(今大同)又过了六十年,中...
拓跋珪没有选夏、商、周、秦、汉这类国号,因为南方的晋(东晋),司马氏正是从曹魏篡国的,若拓跋珪的魏国能统一北方,对南方有着巨大的心理优势。曹魏灭了蜀汉,虽然司马氏篡位后灭东吴,但灭东吴统一天下的首功还是在曹魏,这很对拓跋珪的胃口。拓跋珪称魏王后,东破库莫奚,西击高车,灭亡匈奴铁弗部刘卫辰...
最终,北魏的国号被改为魏,这个名字被认为是“中国商国(伟大的国家)”。换句话说,这个名字代表了统一和强大。更重要的是,这个名字象征着北魏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因为南方的东晋国号源于曹魏,所以北魏用魏作为国号可以向世人证明东晋不是正统,将来就有了除掉东晋的合法性。在历史长河中,国号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
东汉建安二十五年,曹操逝世后,曹丕赴洛阳继任丞相及魏王,并迫使汉献帝退位。随后,曹丕在洛阳登基称帝,国号“魏”,定都洛阳,此时期史称“曹魏”。拓跋珪未选夏、商、周、秦、汉等国号,因南方晋朝司马氏乃篡曹魏而立。若其魏国统一北方,将对南方形成心理优势。曹魏首灭蜀汉,虽司马氏终灭东吴,但首功仍归曹...
—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265年,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遂亡 ...
魏国(220年12月 —265年12月)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曹操在军阀混战中,势力逐渐增强,并且控制了东汉朝廷。延康元年(220年),曹丕逼迫汉献帝禅让,正式取代汉...
2.三国政权及其统治举措(1)魏国:___,曹丕废掉汉献帝,在___称帝.国号___。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2)蜀汉:221年,___在成都称帝,国号___,
建立 都城 势力 曹魏 220年, 称帝,国号 ,东汉灭亡。 洛阳 魏国国力 ,在三国鼎立中略占上风,势力范围主要在 。 蜀汉 221年, 建立,国号仍为汉,史称蜀汉,简称蜀。 成都 蜀、吴两国注重加强对 地区的治理。 孙吴 229年, 称帝,吴国建立。 建业相关知识点: 试题...
魏元帝曹奂(246年——302年),260-265年在位5年,年号:景元(260年六月—264年五月),咸熙:(264年五月—265年)魏元帝,本名曹璜,字景明,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三国时曹魏最后一代皇帝,265年,曹奂禅位于晋王司马炎,此后被废为陈留王,谥号为元皇帝。司马炎于266年篡魏自立,国号晋,曹魏遂亡 展开回答 ...
"魏"字以其独立、高大、勇敢的形象,寓意着国运昌盛和强大,因此姬魏、曹魏、北魏等国皆选用"魏"作为国号。姬魏,源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姬姓诸侯国,魏襄王以"魏"字的雄壮特质,期望国家强大。曹操建立的曹魏,以"魏"象征力量与勇气,尽管国祚短暂,却在三国时代留下了痕迹。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拓跋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