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凿齿是东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他的观点可以代表东晋朝廷。在《汉晋春秋》中,习凿齿认为曹魏是篡逆,司马氏代魏称帝则是替汉朝“报仇”,也即西晋的皇帝宝座承继于汉朝,认为晋越魏而继汉。为什么习凿齿如此煞费苦心令两晋越曹魏而继汉呢?因为东晋立国不稳,觊觎朝权、意图取东晋而代之的权臣实在太多,而东晋...
中国历代封建正统王朝的更迭顺序:秦→西汉→东汉→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朝→唐朝→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历史 #中国历史 #历史知识 - 轩辕ᵁⁿᶜˡ
但是,在东晋建国以后,有一种崇尚刘贬曹、乃至把蜀汉视为正宗的趋势,这又是为何?一:第一,曹丕在西元220年迫使汉献帝刘协禅退位,以代替东汉,并成立曹魏。到了265年,司马炎也采取了类似的手段,迫使魏元帝曹奂禅退位,所以,曹魏也被西晋以退让的方式代替。所以,曹魏必须以正、正、正、正,以保证自身的正...
公元265年,曹魏大臣司马懿之孙司马炎篡夺皇位,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南方士族大家王导和王敦的拥戴下于公元317年称帝,定都建康(今南京),史称东晋。420年后在中国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政权,都城都在建康(今南京)。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
“魏晋南北朝”,还有另外一种说法“三国两晋南北朝”,所以其中的“魏”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魏”,晋指的是西晋和东晋。三国时期,之所以用曹魏替代,主要有几个原因。第一、曹魏受汉朝禅让得国,继承了汉朝的正统,蜀、吴等国,只能说是割据政权。第二、曹魏占领了中原、关中等中国的核心区域,人口最多,势力...
所以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从曹魏到东晋逐渐下降,其后逐步上升,北宋时达到高峰。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曹魏、西晋、东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有利于士族地主、不利于庶族地主(寒门子弟)的局面;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
试题分析:从题中表格中的数据看,曹魏、西晋、东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下降,这是九品中正制造成的有利于士族地主、无益于庶族地主(寒门子弟)的局面,故AB两项熟悉正确,但不符合题意;隋、唐、北宋,寒门子弟入仕比例逐年上升,这是实施科举制的结果,故C项熟悉正确,也不符合题意;而科举制的实施使寒门子弟入仕增多...
西晋(265年—316年),由晋武帝司马炎于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国号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八王之乱后西晋内部混乱衰弱,外族趁机入侵.石勒的前赵最后灭亡了西晋.这时候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新的政权,史称东晋.其王室算是一脉相承,但是由于统治地域远远不同等原因,...
分析1.曹魏时期,国家分裂,3大势力,都积极招贤纳士,尤其以曹操的不分出身等策略的推出,刺激了其他诸侯也招贤纳士。战乱时期的寒门士子入仕相对交大。2.西晋受到3国时期的影响,但此时开始越来越重视门第出生了。呈下降趋势。3.东晋由于5胡乱中华,东晋龟缩在南方地区,受到上层社会的影响,门第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