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友闻,字允叔,宋成州栗亭(今徽县栗川)人,北宋武惠王曹彬第十二世孙。宝庆二年(1226)中武进士,授绵竹县尉,后改任天水军教授(治今秦州区天水镇)。1227年,曹友闻与张维组织兵民击退围攻天水城的蒙古军。1230年—1235年,奉命扼守仙人关、七方关,驻守阆州,先后解...
面对蒙古人的威胁,四川制置司后来轻率地做出了放弃陇右所有州县,退守仙人关、七方关一线的决策,曹友闻则受命镇守七方关。曹家是将门世家,在军中和民间都饶有威望,而且他家又堪称豪富,可以自掏腰包募军造械,这就让转为武资的曹友闻很快崭露头角,几年间就崛起为蜀军首屈一指的重将。而他也的确不负众望...
曹友闻,字允叔,同庆栗亭人。少有大志,与仲弟友谅不远千里寻师取友。登宝庆二年进士。授绵竹尉。城已被围,友闻单骑夜入,与守臣张维纠民厉战。兵退,制置使制大旗,书“满身胆”以旌之。已而兵复至,友闻馨家财招集忠义,得健士王千人,身冒矢石,为土卒先。北兵破沔州,友闻遣摧锋军统制王资速趋鸡冠隘,...
眼看着蒙古军就要破关而入,曹友闻的族弟曹友万在激战中对曹友闻说道:“日前我们以数千兵马,阻敌数万。而今能战之士,已不足百人。我等何不退守关内,择山而守,以待援军,再图后举。”此时满脸是血的曹友闻言道:“为将之责,乃保土守关。想我投身军旅数十载,尚无弃一城,一关矣。阳平关控扼蜀口,...
名将曹友闻(01)丨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灭西夏后逼近南宋川陕地区 文/黄勇 【编者按】曹友闻(?-1236),字允叔,同庆府栗亭县(今甘肃徽县栗川镇)人,宋初名将曹彬十二世孙。宝庆二年(1226),曹友闻考中进士,历仕绵竹县县尉、天水军教授、知军,眉州防御使、沔州知州等。端平二年(1236)九月底,与蒙军...
天赐的名将——曹友闻..最近看到好多在问古代名将的帖子,其他那些有名的大家也都讲烂了,这次我就来说一个知名度不高但却是那个时代最顶尖将领,同时也是官方认证的超一流战将。
人物简介:曹友闻(?-1236年),字允叔,同庆府栗亭(今甘肃徽县)人,南宋名将。宋初名将曹彬十二世孙,以忠义闻名。宝庆二年进士。历仕绵竹尉、天水军教授、知府,眉州防御使、沔州知府,与敌军大战于大安,与弟曹友万俱战死,卒谥毅节。 影视作品: 音乐作品: ...
这时曹友闻还没到任,天水军是否丢失都跟他没有半点关系,何况还是个文官,他完全可以原地返回。但曹友闻临难不苟,毅然单枪匹马闯入了军城,与守臣张维一起组织兵民布防,好在没过多久,成吉思汗就病逝于六盘山,蒙军只好撤退,军城就保全了下来。此事过后,四川制置司为表彰曹友闻的功绩,特地绣了一面“满身胆”的大...
🛤️沿着金牛道,我们来到了阳平关,这里曾是南宋民族英雄曹友闻将军浴血奋战的地方。他不仅是一位武艺高强的将军,更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他的故事让人感慨万分。🎨曹友闻,字允叔,甘肃徽县人,是宋初名将曹彬的十二世孙。他宝庆二年中进士,授绵竹尉,次年改任天水军教授。在“丁亥之变”时,他单枪匹马闯入被...
历史人物> 曹友闻 字允叔。武惠王曹彬十二世孙。少有大志。宝庆进士。为天水军教授,城被蒙军所围,友闻单骑夜入城,与守臣张维据城抗击,散家财招健士五千人,守仙人关,乘高据险,身冒矢石,为士卒先,击退蒙军。端平间,数战皆捷,引兵扼守仙人关。蒙军同西夏、女真、回回等大军来攻,两军激战,友闻杀所乘马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