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地,男,博士,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副教授。个人经历 2006.9~2010.6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学士 2010.9~2015.6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导师:冯小明教授)2015.9~2018.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导师: Choon-Hong Tan教授)2018.4~至今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 特聘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 不对称...
曹伟地 教授 博导 收藏 完善纠错 四川大学 化学学院 登录后才能查看导师的联系方式,马上登录... 个人简介 2006.9-2010.6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化学专业,学士 2010.9-2015.6 四川大学化学学院有机化学专业,博士(导师:冯小明教授) 2015.9-2018.2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后(导师: Choon-Hong Tan教授) 2018.4-2021.8 四川...
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曹伟地教授团队利用光/手性双氮氧-金属配合物(冯催化剂)协同催化策略,成功实现了三重态醛与苯并环丁烯酮的不对称[4+2]光环加成反应,高效高选择性地合成了一系列手性3,4-二氢异香豆素,部分产物表现出明显的抗乳腺...
人物简介: 一、曹伟地担任职务:曹伟地目前担任宿城区博喽揪西百货店法定代表人;二、曹伟地投资情况:目前曹伟地投资宿城区博喽揪西百货店最终收益股份为0%;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2015年9月至2019年6月就读于南昌大学化学学院应用化学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9年9月进入四川大学化学学院,在冯小明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不对称合成。 曹伟地教授 主要从事不对称催化、光催化和有机硅化学方面的研究,发展了系列不对称催化新反应、新方法和新策略,为一些具有生物活性手性化合物...
近日,四川大学冯小明院士与曹伟地教授领导的团队,通过巧妙运用光与手性双氮氧-金属配合物(简称“冯催化剂”)的协同催化,成功推动了三重态醛与苯并环丁烯酮之间的不对称[4+2]光环加成反应。这一创新策略不仅实现了高效且高选择性地合成一系列手性3,4-二氢异香豆素,还发现其中部分产物展现出显著的抗乳腺癌细胞...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曹伟地博士在ChemCatChem期刊上发表的关于有机硅试剂在可见光催化不对称反应中的最新进展。可见光催化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机合成手段,正日益受到科研人员的青睐。它能够催化一些传统热催化难以实现的挑战性反应,其核心在于底物或光敏催化剂在可见光激发下产生的自由基物种。单电子转移过程是其中的关键步骤...
近日,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和曹伟地教授在Precision Chemistry上发表了环外烯醚的催化不对称[3+2]环加成反应构建手性螺缩酮研究工作。基于手性双氮氧/金属配合物催化剂(冯催化剂)在不对称催化领域的成功应用,作者详细考察了手性双氮氧(冯配体)结构、中心金属、添加剂等,确立了反应的最优反应条件:L3-RaPr2/Tm(OTf)...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曹伟地 四川大学, 研究员 / 科研之友号:11218239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3 项目 40 成果 335 阅读 3 下载 658 被引 14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近日,四川大学冯小明教授、曹伟地教授和刘小华教授团队利用手性双氮氧-镧系金属配合物(冯催化剂)为Lewis酸催化剂,实现了可见光催化2-吡唑酰胺取代吲哚与简单烯烃的不对称[2+2]环加成去芳构化/扩环串联反应,高效高选择性合成了手性吲哚并环戊酮类化合物(图1,下)。吲哚底物中吡唑酰胺导向基与手性催化剂的双齿螯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