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北暖湿化”,就是说西北地区在近三四十年中,呈现气温上升和降水增加的趋势。这样的一个趋势是否真的存在?它是否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在未来,它是否会改变西北“荒漠戈壁”的地貌呢?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 局部地区的气候变化也许更值得深究 (图:图虫创意)▼ “西北暖湿化”是否存在? “西北暖湿化”...
2002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冰川学奠基人施雅风最先注意到西北“暖湿化”的信号。已有多项证据表明,过去40多年,西北地区确实在向着暖湿化转变,且暖湿化的范围在向东部扩展。近十年来,西北地区变暖变湿的程度在明显加速。这给该地区气候变化应对、水资源管理和防灾减灾提出新的挑战。草原更绿、生物更多样 8月...
事实上,全球的大气环流还是“一盘棋”,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此,西北暖湿化对于该地区而言也会有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研究员毛炜峄说:“从目前来看,气候暖湿化对当地而言是利弊兼有,但从长期发展来看,风险会越来越高。”特别是,西北暖湿化所带来的某些地区单场降水强度加大...
此外,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西北地区降水量明显增加。《气候变化蓝皮书》1961—2010年夏季降水趋势显示,西部干旱区变湿,干旱日数不断减少,出现暖湿化趋势。观测数据也佐证了“西北暖湿化”的观点。1961—2018年,西北地区夏季降水呈明显增加趋势,并在20世纪90年代发生了由少到多的年代际转变;西北地区年、季节降...
二、陕西局部雨量超标!今年的气候异常使得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都与往年不同,这直接导致雨带持续维持在四川盆地到甘陕一带。对于西北地区来说,夏季这种持续的强降雨并不常见。然而,今年夏季的天气异常,却让我们看到了西北暖湿化的一些初步显现。今年7月,陕西的天气仿佛被激活了“暴雨模式”。从数据来看,7月份...
是全球山地冰川消融退缩的重要体现。长江源区作为全球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其冰川资源丰富。然而,随着暖湿化趋势的持续,这些宝贵的冰川资源正面临着消融退缩的威胁。7月25日,在冬克玛底冰川,科考队员涉水过河,前方是汹涌澎湃的河水,他们需谨慎前行。新华社发(杜笑微摄)近日,记者随同科考队探访了长江源...
新华社兰州4月2日电(记者张文静)基于古环境记录、古气候模拟和现代观测,对比了青藏高原北缘中全新世暖期、中世纪暖期、现代暖期和未来百年暖期的干湿变化,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李育教授团队得出结论,未来全球变暖会导致青藏高原北缘暖湿化。这项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期刊《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近日,张强接受观察者网专访,讨论了西北暖湿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及其意义,气候变化与西北暖湿化的关系,以及回应西北将来是否真能成为“塞外江南”等社会关切的问题。以下为专访实录:观察者网:根据您的研究,为什么说西北气候正在暖湿化,这个暖湿化的程度有多大呢?张强:学者从几个方面来看西北暖湿化...
就不利的方面而言:随着西北地区西部暖湿化趋势的持续,气候极端化会加剧,各类气象灾害会普遍增加,天气气候的无常性和突发性会更显著;降水将更加集中,暴雨日数和无雨日数可能均会增加,会出现旱涝灾害并发和并增的局面,也容易出现旱涝急转;气候变暖还会使某些作物的种植适应...
长江源暖湿化带来多重挑战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长江源持续暖湿化将带来冰川萎缩、水沙增加等多重挑战,需加大研究和应对力度。这是近日记者跟随2024江源综合科学考察队在长江源头区域实地调查时了解到的。长江源区位于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与长江流域整体相比,长江源区气候变化更加显著。《青海省水资源公报》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