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区暴雨最早由气象学家黄士松提出,指发生在地面锋面南侧暖区,或是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没有锋面存在,华南没有受冷空气或变性冷高压脊控制时产生的暴雨。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开展华南暴雨试验研究,肯定了华南前汛期暴雨和大暴雨主要是暖区暴雨的观测事实,并指出暖区暴雨产生的降水量远大于锋面系统形成的降水量。对...
西太平洋水汽不同耦合协同影响的结果,高原切变型水汽进入最多、高空槽涡型次多、短波槽型最少;提出了空间非绝热加热效应,尤其是垂直非均匀加热效应是西南涡暖区暴雨发展演变的重要机制。
暖区暴雨有明显的中小尺度特征,其来临时经常伴有大风、冰雹、下击暴流等强对流天气,多种波段的地基雷达能精细化监测降水云团的位置和强度,可“核磁共振”般的精准监测强对流云团;毫米波云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可监测云粒子空中分布状态、大气边界层内的风向风速,与C、S...
暖区暴雨一般是指发生南岭附近至南海北部,华南未受冷空气控制时产生的暴雨,大多发生在锋面雨带南侧200~300km暖区位置,其降水强度受小尺度空间因素影响较大。下图为南岭以
以往研究显示,华南前汛期的高强度降水或极端性降水中,大部分都与暖区暴雨有关。从常年气候平均情况看,在南海夏季风暴发前,华南前汛期雨带主要位于华南北部至南岭一带,而在南海夏季风暴发后,暖湿气流明显增强,华南降水有迅速增强的趋势,这些降水很大部分都与暖区降水相关。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暖区暴雨到底是怎样...
暖区暴雨具有局地性、突发性特征,因此难以预报,与江淮地区相比,华南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更为复杂,导致大气运动状况更为复杂,因此暖区暴雨预报难度更大,A正确;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都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海陆位置对暖区暴雨预报难度的影响相似,B错误;季风环流是影响中国东部降水的重要因素,但季风环流对华南地区和江淮地区...
正常年份,5月中旬以后,受东亚季风影响,大雨带移至华南沿海,降水量增大,称为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雨量主要降落于冷锋前部的暖区。锋前暖区暴雨是华南前汛期暴雨的一个重要特色。一般特征 1.1 降水量大,中心降水是锋面降水的3-5倍 1.2 降水范围小,约占过程降水面积的1/3-1/4 1.3 局地性强 触发机制...
对于未来如何提高暖区暴雨的预报准确率,刘奇俊表示,数值预报中心将重点发展高分辨率CMA-MESO,提高对暖区暴雨湿热层结、对流触发过程和云微物理过程的精细参数化能力,并将更多地以雷达为主的稠密的地基观测资料同化到CMA-MESO中。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各种能力的提高,捉摸不透的暴雨天气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目前各种数...
纵观近些年(2017-2021)广东的一些暖区暴雨过程,一阶段的暖区暴雨通常发生在冷高压变性入海,锋面低槽发展的背景下,边界层内多以回流东风和暖湿南风的辐合型为主,相似例子2017.5.7 2018.5.10 2021.5.2,这种情况下降水范围大多集中在粤西沿海或边界层辐合线附近;另有一种情况,就是发生在切变线南压,低空盛行西南急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