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热情地把普实克带到家中,让这位异邦人饱览自己节衣缩食购买的文物古籍,普实克发自内心地说,他从郑振铎身上学到的东西比从任何人那里学到的都要多。受到郑振铎的感染,普实克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了一种狂热的爱。普实克以捷克语翻译了《浮生...
抒情性和史诗性的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普实克认为,中国文学创作的 中 , 鲁迅在显赫位置 , 其次还有冰版.1962 年,普实克撰写了长篇论文 大多汇编在 1980 年出版的论文集 《抒 强调文学与社会的密切关联,把中国 基本手法是写实,因为,"在中国的文 心,郭沫若,沈从文,巴金等.帮助 《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根本问题——评夏...
普实克是二战时纳粹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的亲历者。其时,捷克高校关闭,普实克本人尽管已是中国研究方面的重要学者,但也没有学术职位,而是供职于战争期间仍坚持开放的东方研究所,为年轻人提供语言类夜校课程和亚洲文化方面的讲座,在精神上抵抗纳粹侵略。战争期间,德国方面...
10月24日,纪念捷克著名汉学家普实克诞辰100周年学术报告会在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隆重召开。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郝平、捷克和斯洛伐克驻华大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欧美同学会东欧分会会长杨建伟,以及著名作家子女舒乙、周海婴等出席了这次会议。 雅罗斯拉夫·普实克是捷克汉学的开创者,他师从著名汉学家高本汉,...
普实克(1906-1980) 编者按 作为欧洲汉学大家,普实克很早就关注到中国的历史书写与抒情诗歌的内在贯通之处。陈国球教授在中国古代诗史互通的文化背景下,详细介绍普实克有关中西史学与诗学传统的论述,在彼此参照的视野中抉发普实克的洞见并阐明其意义,对今天探讨中国文化中“史”与“诗”两大传统相互生发与支援的关系极富...
普实克中国现代文学论文集的创作者 ··· 李欧梵 作者 作者简介 ··· 作者普实克(1906-1980),欧洲最负盛名的中国文学与文化学者,前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院士,东方研究所所长。他所领导的东方研究所曾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欧洲最有成就的中国文学研究中心。六十年代初,他和美国夏志清教授关于后者所著《中国现代小说...
雅罗斯拉夫·普实克,1928年毕业于布拉格查理大学,随后便踏上了求学之路,前往瑞典和德国深造,他选择在学术巨匠高本汉的门下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1932年,东方研究所赋予他一项重要的使命,派遣他前往中国进行深入的考察。在中国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普实克度过了两年半的时间,其中北京占据了他大部分的足迹...
基于这种理论思考,普实克就批评夏志清“未能对一位作家的作品作出系统的分析,而只满足于将自己局限在纯属主观的视察”,“为了成就他的议论,故意强调某些事物而抑制或隐瞒另一些,又或者给事物增添了非原有的意义。”换句话说,夏志清并不理解“整体”的概念。要从事从作家研究,普实克认为: ...
雅罗斯拉夫·普实克对中国小说的研究深入且富有成果。他采用平行比较法,如在《薄伽丘及其同时代的话本作者》一文中,细致分析了中西方同类小说,不仅关注作品本身,还探讨了作者身份在其中的体现,揭示了两者间的鲜明特性。他以《十日谈》和《古今小说》中的《任孝子烈性为神》为例,对比了西方作品如薄伽丘...
普实克对我的著作的长篇批评 ,实际上是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所拟定的一套“科学”研究纲要。在其中,他规定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特性和功能,并推荐了一种分析和评价那些作品的客观方法。他认为我的著作完全忽略了研究中国现代文学所应遵循的“客观”方针,因而指我为主观批评家,并且是有严重政治偏见的主观批评家。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