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延续秦朝的区划,晋阳城仍然为太原郡的郡治,同时又是十三刺史部中并州的驻地。汉文帝还是代王的时候,代国的国都就是晋阳(有争议,有说榆次或平遥)。一直到西晋,晋阳仍然为太原的郡治,并在西晋时期加以扩建。两晋南北朝时期,晋阳城多次作为都城和实际上的政治中心。东魏和北齐时期,晋阳城的北面分出了一块...
晋阳城位于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古城营村一带,地处晋水之阳,因此得名。根据《山西旅游980景点》中的记载,晋阳城始建于公元前497年,由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主持修建。晋阳城西依悬山,东临汾河,地形险要,城墙用夯土筑成,并使用狄蒿做围,炼铜砖柱,使其成为一座城高池深的坚固城堡。建城背景 春秋末期,晋国...
晋阳城,这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其变迁可谓波澜壮阔。自春秋末年赵鞅的家臣董安于选址并初建城池以来,其地理位置便彰显出独特的智慧,坐落于西山之下,汾河与晋水交汇之处,依山傍水,阴阳相济。随着历史的推移,西晋时并州刺史刘琨对晋阳城进行了扩建,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格局,里外两座城池相映成趣。► ...
然而,晋阳城在当时的天下安危中扮演的角色仍存在争议。至于其对山西文化的影响,则显而易见。在晋阳未毁之前,山西在武功和文化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然而,随着晋阳的毁灭,山西的文化和武功都开始衰败,逐渐转变为商业区域。从历史记载来看,晋阳毁灭前后的人才差距确实显著,这以太平兴国四年为分界点。是风水的影响...
晋阳古城,始建于春秋晚期(公元前497年),是中国北方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军事重镇。历经秦汉、三国、南北朝、隋唐、五代,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毁于火焚。其遗址在晋源区古城营村和南城角村一带。春秋晚期,晋卿赵简子家臣董安于和尹铎营筑晋阳,初具规模。公元前453年,赵裹子固守晋阳城,灭智氏...
公元前497年,他的家臣董安于在西依悬瓮山、东临汾河地带据险筑城,因在晋水之阳,取名晋阳。晋阳城的建立不仅因为地理位置的优越——地处汾河谷地,易守难攻,更因为赵简子对这片土地寄予了深厚的期望,希望它能成为赵氏基业长青的基石。🌆 在赵简子的经营下,晋阳城逐渐成为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赵国的崛起提供...
赵鞅开始以晋阳为中心,打造赵家的版图。04 公元前497年,赵鞅命令邯郸午(赵午)将500户卫国移民送到晋阳城去。倒不是赵鞅巧取豪夺。早在修建晋阳城时,赵鞅就发现缺人的问题,总不能建成鬼城吧!鼓励生育,肯定不赶趟。未雨绸缪,赵鞅就打起了卫国的主意,卫国进贡了500户人口,暂寄在了邯郸城。邯郸大夫赵午的...
后来,北汉国主看到统一大势所趋,便开城投降。太原城破后,宋太宗决定将晋阳城夷为平地,先是放火烧城,然后又封堵汾水和晋祠水,灌入晋阳。经过火烧水灌之后,存在千年繁荣锦绣的晋阳城消失在历史中。 由于晋阳是山西地区抵挡契丹的重要要塞,旧晋阳城被毁后,就失去了屏障。为了阻挡契丹,潘美旧晋阳城北的唐明镇修建新...
五年后,王德顺死前写下一封信托人送到京城,信中只有八个字:"晋阳已毁,宋祚不长。"当时无人在意这封信,却在百年后成为预言。 战略失误:一座城池如何影响一个王朝的命运 晋阳城被毁后,宋太宗不得不在原址西南五十里处重建一座新城——太原城。表面上看,这座新城华丽壮观,但从军事角度分析,却存在致命缺陷。
在六到十世纪的中国,如果有一座城市的存亡关乎一个国家、一个朝代的命运,那一定是晋阳城。春秋末期,赵简子在太原盆地北端、晋水之阳建造了晋阳城。这座城市左有太行山的险峻,右有大河的坚固,北面逼近强大的胡人,南面保卫京师。晋阳城既是中原北门的寄托,以一城而系天下安危,又处于农耕与游牧之间,融合了两域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