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献侯十一年(公元前812年),晋献侯去世,费王继任晋国国君之位,是为晋穆侯。 晋穆侯四年(公元前808年),晋穆侯迎娶齐国的宗室女子姜氏为夫人,史称齐姜。 晋穆侯七年(公元前805年),正在齐姜怀有身孕时,晋穆侯接到周宣王的命令,让他率军随王讨伐条戎,没想到晋军却惨败而归。晋穆侯深以此战为耻,适逢此时...
晋穆侯姬费王,唐叔虞八世孙,晋国第九位国君,在位时间:公元前811年--公元前785年。唐叔虞传子晋侯燮,晋侯燮传子晋武侯姬宁族,晋武侯传子晋成侯姬服人,晋成侯传子晋厉侯姬福,晋厉侯传子晋靖侯姬宜臼,晋靖侯传子晋僖侯姬司徒,晋僖侯传子晋献侯姬籍,晋献侯传子晋穆侯姬费王。晋穆侯在位期间,西周王...
晋穆侯夫人为齐国的宗室女,史称齐姜。公元前805年,晋穆侯奉周宣王之令,率军讨伐条戎,惨败而归。当年,夫人齐姜生下第一个儿子,晋穆侯取名为“仇”,并立其为太子,以示不忘条戎惨败之仇。公元前802年,晋穆侯率军讨伐北戎,在千亩(今山西安泽北)大败北戎,大获全胜。此时,第二个儿子出生,晋穆侯...
晋穆侯,姬姓,名费王,是晋国的第九任统治者。他的名字“晋侯邦父”刻在器铭上,显示出他在晋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穆侯有两个儿子:长子是太子仇,少子是成师。晋人师服认为嫡长子和嫡次子的名字寓意相反,预示着晋国将会有大乱。👶穆侯去世后,其弟殇叔自立为王,太子仇先出逃后夺回大权,成为晋文侯,是大宗。
于是,晋侯挥师北上,周(宣王)二十六年,(晋穆侯)十年(公元前802年),第一次千亩之战爆发,(千亩之战地点也有争议,一种认为在晋中一带介休县南面,一种认为今山西南部万荣、闻喜地区以南”;一种认为岳阳县,今山西省安泽县以北九十公里。第一种说法和第三种说法是可以融合的,介休南面和安泽北面,就是...
本来晋穆侯只是因为战争的原因,给两个儿子取了一败一成两个名字,只是成败的时间顺序与大小两个儿子出生的顺序相反,被文官一解读就变成了对两个儿子的好恶,从而暗示了晋国以后的内乱。事实上,晋穆侯并没有因为两个儿子的名字而有所偏爱厌恶,后来即位的还是大子仇。只不过,晋穆侯的弟弟殇叔却借着这个谶言作起...
“晋国霸业”之大乱即将来临——晋穆侯!晋国在周厉王、周幽王时期和周王室保持了良好的关系,晋僖侯收留了落难的周厉王,晋献侯率军随周宣王四处征战,立下了拥护之功,被周宣王称为周王室的“宿卫军”。晋国赢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使得它们获得了良好发展的政治基础,从此晋国开始走向了扩张的道路。到了晋穆侯的...
然而,63号墓的葬制却超越了正夫人,甚至超过了夫君晋穆侯。这真是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现象。更令人惊叹的是,63号墓的随葬品数量之多,达到了4280余件,其中800多件是玉器。仅玉戈就有12件之多,而一只黄绿色圆雕玉鼓也特别引人注目。在周代,鼓象征着军权,这次夫人有何强大的政治背景呢?
然而此前晋国长达67年的内乱,却是晋穆侯给两个儿子名字取反了所引起的。取个名字而已,后果竟然这么严重,这是当时晋穆侯所没有预料到的。但当时也不是没有明白人,晋国大夫师服就曾因此事劝谏过晋穆侯“异哉,君之名子也!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是以政成而民听,易则生乱。嘉耦曰...
话说从晋国始祖唐叔虞开始,就有和齐国通婚的传统,毕竟唐叔虞的娘亲就是齐国始祖姜太公姜子牙的闺女。本文的背锅侠主人公晋穆侯姬费王也遵循了这项优良的家族传统,在他即位第四个年头,娶了齐国王族一姜姓女子做了夫人(下称夫人)。两人婚后恩恩爱爱,你侬我侬,就是夫人一直没子嗣,说时迟那时快,三年后,周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