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以来的大尺幅作品,是在晋唐笔法基础上发展的结果,这类作品用笔动作夸张变形、抖动增多,墨色层次多元。实际上,越往后的作品,技法层次越加丰富,晋唐笔法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得到有效继承、深入发展。 清中期以来,碑学兴起,书法家们的兴趣开始转向学习六朝碑版,对传统以“二王系统”为代表的晋唐笔法有所忽视。内藤...
再看左边部分的写经体,通篇篆籀笔法,行笔似锥画沙,朴实高古,与颜真卿《祭侄文稿》《争座位帖》笔风类似。全卷书写得极为细腻,法度极为丰富。其二,后人学晋唐笔法得之妍美,失之苍劲,导致字越来越虚飘俗媚,这幅字每一笔似有千钧之力,不刻意追求绞转连带。赵子昂曾说:“昔得古刻数行,认真学之便...
观察晋人的字帖,处理转折与收锋呼应有两种做法,一是绞转,一是提按(顿笔)。 绞法因为算是强制性的扭转,转折处颇见神俊的精神,尤其是用方笔,更现硬朗姿态,所以不但晋人法帖中常见,更多的表现于善用方笔的魏碑中。 从这一点上看,虽然晋人法帖与墓志造像...
晋唐笔法 公众号:谷鸣书社 从三个角度回复。 首先,书协。 田老先生在世时多次强调自己不是书协的,也永远不会加入书协。这就产生一个问题,就是田楷的视觉美观和规范吊打了书协这个群体的书法艺术。书协群体必然出现风言凉语,追随者及徒子徒孙更是恶语相加,这也是不明真相的网友理解的田老先生不受待见的根源...
他由对田楷的质疑找到了失落的古笔法 914次观看2024年10月29日 00:45 古人是用硬笔书写的 861次观看2024年10月28日 00:20 九成宫礼泉铭#九成宫醴泉铭 #欧阳询 648次观看2024年10月26日 00:36 学晋唐笔法解现代人之困惑#书法 #晋唐笔法 #古人书法 ...
写出一卷《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点破了晋唐的笔法“秘诀”,卷中的用笔延续了颜真卿的强劲浑博之风,点画醇厚磅礴,笔力强劲沉着,结字端庄坚实,有着龙腾虎跃之感,展现出生机勃勃的张力,毫无拘禁束缚之态,尽显直率自然之感,笔笔真情流露,犹如一首大提琴演奏会。舒缓悠远,意境深厚悠长,同时此作不仅有精绝...
这件作品在无意之中透露出了真正的“晋唐笔法”,原因有两个,第一是此作的字形较大,我们知道晋唐书法皆以小字为主,而赵子昂此作乃是用晋唐手法书写大字行书,每一个点画都写得细腻而精致,能够让人一眼看出其细微的细节处理。此外,此作乃是书写在一种近似于哑光的腊笺纸上面,每一个处用笔的墨色细微...
《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是颜真卿的笔迹作品之一,是他在学习张旭笔法后所总结的笔法要领。这部作品以其独特而细腻的笔墨,展示了晋唐笔法的精髓和风采。从技法上看,《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强调横、直、均、密、锋、力、转、次、决、损、巧、称等十二种方法。这些方法要求行书在横画上有起伏,不能单一追求平...
晋唐笔法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提按和转折、中锋和侧锋,不停的是对了一个绞转,绞转其实是处于中侧锋之间的一种状态。绞转是自然用笔最直接的体现,其实就是毛笔铺毫以后直接顺转,中间没有提按顿挫。是一种很自然、直接的笔法,王羲之就是用这种笔法。比如这两个山字,一个就是直接绞转,第二个则是通过提按来...
现代人写书法比不上古人,最主要的就是没有学到“笔法”的精髓,导致用笔单调乏味,效果单一薄弱。上千年来,随着晋唐名家真迹的失传,“尚意”书风的盛行,以及书法“实用化”的倾向,笔法日趋简单化。而以这些字为师,我们自然学不到古人深奥的笔法,久而久之也就练错了。想要纠正用笔单调,行笔直来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