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家分晋 指 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公元前403年 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 前376年 废晋静公 折吃立严总感怕赶将少唱叠编辑本段历史背景 三家分晋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 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春秋晚期,晋国被晋国韩氏、晋国赵氏、晋国魏氏、晋国智氏、晋国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公元前457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
三家分晋背后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1、公族争夺君位,导致公族不被信任。晋国由于分封给小宗曲沃桓叔富庶的曲沃,导致桓叔生出野心来争夺国君之位,首先是分封不当,作为晋国国君,必须保证国君所控制的人口、城邑、经济、军事实力处于绝对强的地位,但是晋国这一不合理的分封,为日后公族争斗埋下了诱因。晋国国君不...
三家分晋发生在公元前403年,但要弄清楚来龙去脉,还得把时间线往前推到公元前453年。晋国卿大夫做大始于晋文公时代,在经过100多年的血腥兼并后,到了公元前453年的时候,当初的11个家族只剩下赵、魏、韩、智四家,一山尚且不容二虎,况且还是四头大老虎。没人会怀疑他们中的某一家将会站在另外三人的尸体...
三家分晋是指春秋末期,晋国分裂为韩国,赵国和魏国。具体情况如下:周初,周成王封他的弟弟,也就是周武王之子叔虞为侯爵,最初国号唐;在传至第二代时改名为晋。春秋时期,晋国曾经是一个很拉风的强国。极盛时,占有今天的山西全部,陕西东部和北部,以及河北、河南和山东及内蒙各一部。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就...
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原本是晋国的三个执政家族,他们逐渐瓜分了晋国才演变成诸侯,最初并不是周王室分封的诸侯,因此称为“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国之前只是以家族形式在晋国生存,又怎么能称为“三国分晋”呢!而且在晋国卿大夫家族中并不是只有韩、赵、魏三家,除三家之外,还有狐氏、先氏、郤氏、...
因此晋国的十一个卿大夫家族最后剩下了韩、赵、魏三家,之后三家不断瓜分晋国剩余土地,最后干脆将晋国公室的土地也一并瓜分了个干净,因此被称为“三家分晋”。由于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的时间点正处于春秋终、战国初,又属于重大事件,因此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的分水岭。晋国三军六卿 “晋国六卿”...
周威烈王做个顺水人情,就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从此以后,韩、赵、魏,就正式成为了“战国七雄”的一员。而600多年后,魏、蜀、吴三国又统归于司马家的“晋”,这就是晋朝的前世今生,先是被三家瓜分,后有从三家手中统一,也是颇为有趣,通过研究我们做一个大胆的猜测,如果不是三家联手消灭了智家,...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从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起,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把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