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衡最为著名的诗作当属《衔命还国作》。全诗如下: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留赠结交人。 此诗是晁衡在回国之际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唐朝皇帝(明主)的眷恋,对远方亲人(慈亲)的思念,...
晁衡最有名的诗 晁衡最有名的诗《衔命还国作》: 衔命将辞国,非才忝侍臣。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天中:指洛阳,唐朝的东都。古代认为北斗星是天之正中,洛阳居北斗星下为地之正中,玄宗前期多居洛阳接见各国的朝拜。如唐·许浑《洛中游眺贻同志》:“...
天中恋明主,海外忆慈亲. 伏奏违金阙,騑骖去玉津. 蓬莱乡路远,若木故园林. 西望怀恩日,东归感义辰. 平生一宝剑, 留赠结交人. 《望乡诗》阿倍仲麻吕 仰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 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 晁衡的诗,现在能找到的只有这两首. 分析总结。 晁衡的诗现在能找到的只有这两首结果...
1. 《春夜》微风拂柳绿,夜雨催花香。春水满池塘,新绿满山岗。晁衡的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景色,微风拂动着柳树,夜雨滋润着花朵,春水充盈着池塘,新绿覆盖了山岗。诗中表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盎然。2. 《秋思》落叶飘零远,寒风凄切长。雁声南飞去,愁思入心房。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感慨,落叶飘零,...
晁衡,又作朝衡,日本名叫做阿布仲吕,《旧唐书·东夷传》称为仲满。唐玄宗开元五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长安学习,“其偏使朝臣仲满慕中国之风,因留不去,改姓名为朝衡”,在唐朝为官,历任经局校书,左拾遗、左补阙、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等职。 他的汉文学得很好,诗也写得不错,与李白、王维等人交谊颇深。天宝...
他们的友谊源于共同的理想——向唐朝学习先进的文化。九月底,他们终于抵达了心中的目的地,可能是长安,也可能是洛阳,那里在储光羲的诗中被描绘为万国朝拜的天中。晁衡的诗作,不仅记录了他的旅程,更表达了他对故国的深深眷恋和对未来的期待,是那个时代文化交流的生动见证。
司空图《诗品》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语不涉难,已不堪忧”,正道出了此诗的表情特点。 果然诗人的担忧并非多余,晁衡确实在本次航海中遇险。幸运的是漂至南海遇救,仍留中国。后官至左散骑常侍、镇南都护,卒时七十三岁。 送日本国僧敬龙归 (唐)韦庄 ...
哭晁卿衡①李白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②。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③。【注释】①晁衡,日本人,于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来中国求学,后长期留居中国,与当时名士广泛交往。此诗是李白得闻晁衡回国途中沉船溺死后所写。 ② 蓬壶:指蓬莱、方壶,都是神话中的海上仙山。 ③ 苍梧:指传说中东北海中的...
读李白的诗,有一首写给晁衡的叫《哭晁卿衡》: 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晁衡是何许人也?为什么李白要“哭”他呢? 晁衡(698——770年),日本奈良时代人,是来中国学习的留学生(同时来的这一批有500多号人),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使者。他日本原名阿倍仲麻吕,汉译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