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递进关系、转换关系、互补关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1)两者关系密切,可谓难分难解,而学校经验的成功 与失败,愉悦与伤悲,就是在两者的相互作用、相互渗透中进行的;(2)正式课 程较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层面,而隐性课程则主要是情、意方面的学习,但两者之间也互相影响;(3)显性和隐...
解析: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是既对立又统一的课程整体。首先,二者并非是主从关系,而是相互对立、相互独立的两个课程领域。其对立性是指隐性课程相对显性课程是独立存在的一种课程形式。强调其独立性是为了突出隐性课程的重要地位以及研究隐性课程的必要性和价值性。其次,二者是一个互动的转化关系,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在一定...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在性质、特点、或能方面各不相同,显性课程有计划、预期,隐性课程则相反; ②、存在内在联系,显性伴随隐性,隐性不断转化为显性,相互转化是永恒的。 答案解析 略 真诚赞赏,手留余香 小额打赏 169人已赞赏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主题,它们在教育实践中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显性课程,也称为正规课程或官方课程,是指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课程,旨在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而隐性课程,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的经验、价值观、理想等,这些通常是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 ...
简述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的关系。 正确答案 (1)隐性课程对于某一个或某几个课程主体来说总是内隐的、无意识的;而显性课程则是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它对课程的实施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 (2)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而隐性课程也总是蕴藏在显性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过程之中的。
试题来源: 解析 ⑴区别:隐性课程是非计划的、非预期性的教育影响,显性课程是有计划的、预期性的教育影响。 ⑵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总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动态转化过程是永恒的、无止境的。反馈 收藏 ...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是两种不同的课程类型,二者在性质、特点、功能等方面各不相同。最明显的区别是前者有计划性、预期性的教育影响,而后者有非计划性、非预期性的教育影响。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间也有内在联系:一方面,显性课程的实施总是伴随着隐性课程,另一方面,隐性课程也在不断转化为显性课程。二者的动态转化过程是...
显性、隐性课程包括以下关系:(1)并列关系: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并非从属关系,而是相互对应和相互独立的,各有自己独特的内容,设计模式等,是两种独立的课程形态,构成两个不同的学术研究领域。显性课程侧重知识和技能层面的内容,而隐性课程则主要是情感和意志等内容的学习;(2)递进关系:显性课程与隐...
2023年10月自考备考已经开始,为了帮助小伙伴们更加顺利、高效地备考,自考365给大家整理了2023年10月自考教育学(二)重要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掌握。 2023年10月自考教育学(二)知识点:国内研究认为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的相互关系 1、递进关系 2、转换关系
显性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的“正式课程”或“官方课程”,通常是学校课程表中的课程,是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并通过考核,达到明确规定的教育目标的课程,其特点是显露于外,可以直接被感知。 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它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