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版《辞海》“朱提银”条目称:朱提银“是汉代一种白银名称,产于云南省昭通县朱提山,后世称银为‘朱提’,即由此而来。朱提银成色很好,作价比普通银高”。不仅仅在汉代享有盛誉,朱提银即使在唐代也是上等银的象征。连韩愈也要忍不住作诗炫富:“我有双银盏,其银是朱提。”宋元以后,云南作为国内主要的...
而朱提银,乃银中之“善银”。因其质地优良,甚至一度成为银的代称。“金生丽水,玉出昆冈,银得朱提”,朱提(shū shí),昭通的古称,一座因银而生、因银兴市的古老银都。作为城市文化的会客厅,朱提银文化馆以一馆之收藏,集2000多年银文化、聚众家之所长...
透过这三块半朱提银的传奇经历,我们得以窥见国家在昭通税务人员心中的崇高地位,以及昭通人民对待财富的那份理智与淡然。而这三块半朱提银,更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昭通百姓那淳朴无华、诚信至上的民风民俗。产自昭通的朱提银,堪称我国白银之中的翘楚。汉代时期,该地开采的朱提银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品质卓越,年产量...
1980年版《辞海》“朱提银”条目称:朱提银“是汉代一种白银名称,产于云南省昭通县朱提山,后世称银为‘朱提’,即由此而来。朱提银成色很好,作价比普通银高”。当时一流(八两)朱提银值铜钱1580文,与其他产地银相比,每流银价高出580文。王莽新朝时期...
昭通鲁甸:千年朱提银 锦绣龙头山 昭通鲁甸龙头山古称“朱提山”。春秋战国时期,境内八宝村开始采冶白银,兴起于汉代,清朝乾隆嘉庆年间达到巅峰,年产白银50万两。2006年3月,撤并翠屏乡、龙头山乡成立龙头山镇,全镇位于县境西南部,牛栏江北岸,距鲁甸县城约26公里,与巧家县隔江相望。昭巧二级公路、沙乐通乡...
正因为朱提银名重海内,故“朱提”也就成了银的代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在他的诗作中炫耀:“我有双饮盏,其银得朱提。”清乾、嘉时期,中国云南昭通府“乐马银厂”为国内最大的企业。据载,乐马银厂所生产的白银其量多、质优,厂民多达十万多人,所以人们称“乐马银厂”所在地鲁甸为“银都”。清代...
近日,农发行昭通市分行机关党支部到鲁甸地震纪念馆和朱提银文化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下午三点,支部同志先到达鲁甸地震纪念馆,通过工作人员的讲解,同志们知道了5.12鲁甸龙头山地震的情况与伤亡,也了解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辉煌历程。通过观看视频和参观地震遗址,重现了抗震救灾的真实场景,感受到了中国人民...
昭通汉铜器和朱提银出土 中国民族博览►Chinese national Expo 昭通汉铜器和朱提银出土 黄智 (昭阳区博物馆,云南昭通657000)【摘要】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历年来,在昭通各地出土的数件 青铜器呈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海内外金石学家们的研究热情,他们纷纷撰文考证,收录这些器 物。早在...
#磅礴乌蒙 大美昭通# 鲁甸是古朱提银主产地,也是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驿站,素有“朱提银都”之美誉,朱提文化公园也是围绕这一文化理念而设计的。公园的建成,在完善城市功能,提升文化品位,惠及城乡群众程的同时,还将成为展示鲁甸形象的又一张重要的“城市名片”。 2昭通·鲁甸 ...
昭通汉铜器和朱提银出土 来自 知网 喜欢 0 阅读量: 127 作者: 黄智 摘要: 青铜的发现和使用,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历年来,在昭通各地出土的数件青铜器呈现在世人面前,引起了海内外金石学家们的研究热情,他们纷纷撰文考证,收录这些器物.早在宋代,就有人对昭通铜器进行过资料的收录和考证.清代更甚,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