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西路军在昭莫多之战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据《钦定八旗通志》记载,清军在昭莫多战役里共阵亡满八旗军官45人,蒙八旗军官7人,汉八旗军官2人。而参加战役的归化城土默特军总共出兵800人,据《土默特旗志》记载战死高达“官五员,兵二百三十余名”,战死率高达28%,可见清军获得昭莫多战役胜利的代价也极其...
在昭莫多战役中,她“冒弓矢,舍骑而斗,锋甚锐。”(殷化行《西征纪略》),最后不幸炮毙。至于《清稗类钞》中云:阿奴“颀质,敢战,披铜甲、腰弓矢,骑异兽,临阵精锐悉隶麾下。” 《圣武记》中说她的坐骑“似驼非驼”。 葛尔丹逃到科步多地区,受到策旺阿拉布坦和清朝的夹攻,身边只余老人和妇女为主的不足1000...
昭莫多之战是清康熙年间一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役,发生在康熙三十六年,地点位于漠北的昭莫多。这场战役不仅是清朝与准噶尔部之间军事较量的重要一环,更是清朝巩固对漠北地区统治的关键之战。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乌兰布通之战败归后,并未放弃对清朝的反抗。他在科布多重整旧部,积极恢复元气,并从沙俄处购买枪炮,...
但为了减少粮食损耗,费扬古、孙思克在翁金河会师后前往昭莫多的途中,又再次精简了兵力,编制内的四万大军实际只有一万四千余人到位,且行程已经耽误了将近半个月,人马疲惫不堪。这些情况尽被噶尔丹掌握,他之所以在克鲁伦河扔下带不走的辎重急急忙忙西走,就是为了避开拥有兵力优势的中路军而专门打击严重减员的西路...
昭莫多战役的过程如何?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朝与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战于昭莫多,这场战役是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唯一一次亲征,并歼灭了噶尔丹的主力,史称“昭莫多之战”。准噶尔部属于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居住在今新疆西北一带。噶尔丹本与清朝有着频繁的马市,清初在平定国内叛乱的战争中对战马的...
今天说的战争史是:昭莫多之战:清朝实现统一的战役。1696年,清朝和准噶尔部在昭莫多发生了一场大战,史称“昭莫多之战”。而此战役是康熙御驾亲征的唯一一个战役,他率领清军成功的将噶尔丹的主力击败,并成功收复了准噶尔部。准噶尔部是今新疆西北地区,早前是厄鲁特蒙古四部之一。而准噶尔部也是清朝时期...
战后,根据参与这次战役的准噶尔俘虏奔第的口供说:“交战处,噶尔丹兵不及5000”,说准军不到5000人参与了昭莫多之战,战后投降的准噶尔将领,也参与过此战的丹巴哈什哈也说:“那个时候,准噶尔兵有5000多,火枪不足2000支,克鲁伦河以及巴彦乌拉山大旱,寸草不生,噶尔丹五昼夜行军于无水草之地,困穷之极,沿途委顿...
康熙帝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昭莫多战役中得到了充分展示。他通过这一战役,不仅稳定了北部边疆,还展示了清廷的强大力量,震慑了其他可能对清廷不利的势力。康熙帝的成功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是政治上的巨大成就。 昭莫多战役标志着噶尔丹这一代枭雄的彻底没落。康熙帝通过这次战役,巩固了清廷对北部边疆的控制,确保...
历史事件> 昭莫多战役 清康熙帝讨伐噶尔丹叛乱的重要战役之一。噶尔丹在乌兰布通兵败后并不甘心。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59年),噶尔丹再次率兵侵扰,并勾结沙俄,向沙俄借兵借枪以壮大声势。次年春,康熙帝再次下令亲征,康熙帝由独石口出征,昭莫多(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东)一战,大败噶尔丹。这次战役,噶尔丹虽然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