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上看,战国时期的祭祀仪式从早期持续到晚期;从地域上看,东有齐国,南有楚国、曾国、越国,北有中山国;从祭祀对象上看,大多数是祭祀有血缘关系的先祖,也有祭祀无血缘关系的他国诸侯或有功之臣子。 楚简所见战国楚地祭祀仪式 楚国仍然保留了类似春秋时期的天神、地祇、人鬼的三大祭祀系统,并有了不同于中原祭祀...
作为被祭祀的天神,已经从原始社会对自然的崇拜转化为社会属性的人格神,是周礼天命观的产物,以天子之名君主‘合法’成为万民之主。 造成了只有君主才能祭天的习俗,《吕氏春秋》:‘天子乃与卿大夫饬国典,论时令,以待来岁之宜,乃命太史,次诸侯之列,赋之牺牲,以供皇天上帝、社稷之享。’ 社祭则是祭天以外最重要的...
祭祀是先民生活中不能缺少的典礼,相比天神祭祀的神秘,大地之神的联系与人们更加紧密。春秋时期社会更迭频繁,诸侯之间的战争很多都是以争夺土地为中心,而地上的山川湖泊等在春秋社会的含义也越来越深刻,其职权范围已然扩大,包括废立君主、争霸战争、军事联盟等事宜。可见理解祭祀文化也是从另一角度去思考古人的社会...
可以看到,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三家在祭祖完毕撤去祭品时,也命乐工唱《雍》这篇诗显然是不合适的,是不合于礼的。所以孔子说:《雍》诗上这两句助祭的是诸侯,天子严肃静穆地在那里主祭。这样的意思,怎么能用在你三家的庙堂里呢? 春秋末年,政治权力下移,先是周天子已无力号令诸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而各...
孔子对春秋时代禘礼的情形感到不满,认为在应付差事,做做样子而已,不是发自内心的祭告天地,祈求降福。表现在哪里呢?就是说禘礼开始后,当主祭者向天地神祇奉酒之后,就想着赶紧结束,心思就不在祭祀上了,只不过应付了事,而且在昭穆上下之顺序上存在严重的问题。孔子看到这种情形,实在不想再看下去了,因为如此已...
用于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多建于城内或家族聚居地。祭祀用具 包括祭器、祭品、乐器等,用于盛放祭品、演奏音乐以娱神。祭祀程序及礼仪 准备阶段 选定吉日、准备祭品和用具、斋戒沐浴等。祭祀阶段 迎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等。送神阶段 撤馔、送神、望燎等。春秋战国时期祭祀制度变革 礼...
春秋祭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春秋祭祀的意义。 1.祭祀的意义 祭祀是一种信仰和仪式,是对祖先的崇拜和尊重。在传统中国文化中,祭祀一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仪式。这种仪式表达了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景仰之情。祭祀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还是一种文化形式。通过祭祀,人类可以...
不过,在春秋战国儒家开始兴盛后,祭祀的对象开始稍有改变了。因为儒家并不相信真有所谓的鬼神存在,素来主张“不语怪、力、乱、神”。因此儒家的祭祀是一种报本崇德之形式,儒家认为可以通过祭祀让人们返回人的天然本心,在礼仪的潜移默化中培养人的伦理意识和价值观念,强调“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至于所...
祭祀在春秋时代是一个非常高规格的事情,可是祭祀所用的祖庙,竟然是以茅草来铺顶,可见这是为了展示节俭特意为之。“不仅仅是太庙,祭祀所用的车辆也有特殊的要求。按照当时的习惯,一些有钱的人都会将车辆上面铺以皮革,修饰以玉器。可是祭祀用的车辆,就是以草席铺在上面,也是为了展示节俭。祭祀时候所食用的肉汁...
春秋祭祀田产_徽州传统村落社会—许村 城东《许氏家规·春秋祭祀》开头即强调:“人本乎祖而祭于春秋,所以报本返始,以伸孝思焉。”《思孝题盟前序》[26]中也谈到“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圣人之教民以孝,盖已昭然而不可掩矣”。春秋祭祀既是子孙报本追远、表达孝思的方式,也是教民以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