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卫国左氏人,一度侍奉鲁君,入魏被封西河郡守,后因魏武侯大臣王错的排挤,由魏入楚,被楚悼王任为”宛守“,防御魏韩,一年后被提升魏令尹,后在楚国变法。吴起的变法要点是”损有余,补不足“,剥夺一些旧贵族的有余,来补充军政开支的不足,认为楚国的”贫国弱兵“是由于”大臣太重、封君太众“,因此: 首...
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代表:①商鞅变法 (1)时间:开始于公元前②356年。 (2)主要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③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④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拓提升】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春秋时期重要的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采取措施: 1.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 2.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 3.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 结果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 1.魏国李悝变法,李...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各国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和统一,纷纷进行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其中,魏国的李悝变法、楚国的吴起变法和秦国的商鞅变法是这一时期最为著名的三次变法运动。一、魏国的李悝变法 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开始进...
1、春秋时期 齐国,前685—643年,管仲改革 晋国,前633年,狐偃改革 2、战国时期 魏国,公元前422年,李悝变法 楚国,前386—381年,吴起变法 秦国,前356年,商鞅第一次变法 前350年,商鞅第二次变法 齐国,前35…
吴起变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射杀,变法以失败告终。 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申不害...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有哪些变法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首先进行变法改革的是魏国.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进行变法.其主要内容有四个方面:第一,'尽地力之教',即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力,以提高粮食产量,增加收入.他说.:'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益如之.'为了防止谷价大起大落,他还实行了'平籴法',...
战国时期的变法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到了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其中大都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封建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都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改革较春秋改革远为深远,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封建经济和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这些变法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它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楚国的吴起变法则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是由于吴起的变法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
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大变革、大动荡的一个时代,为实现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富强,传统的制度和规范需要重新调整,以适应时代的需要。宗法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当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可以说周王室衰微,诸侯强大已成为必然趋势。奴隶制解体的春秋中后期,暴动、逃亡、战争接连发生,进一步打击和动摇了诸侯公卿的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