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通常用来指中国东周前半期历史阶段。春秋时期止于公元前476年(周元王元年),总共295年。一说止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氏,一说止于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
子韦,春秋时代宋国人,担任宋景公的“司星官”,即观察天象的国师,并且还兼任宋国太史。班固称他为阴阳家。 [23] 子韦与宋景公 叔梁纥(前622年—前549年),孔子的生身父,70岁时生孔子,生于春秋时期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六公里王公楼村),是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后来为逃避宋国战乱,流亡...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经过春秋时期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王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为天下共主,但已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三家分晋后,赵国、魏国、韩国跻身强国之列,又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分别是:秦国、楚国、齐国、燕国、赵国、...
春秋秦国的卿大夫中有百里奚、蹇叔、公孙枝、由余、王豹,武有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均为外来人才,未曾见一位公族,外交活动中也只有小子愁一人出现于《左传》中。另外,封邑乃是世族形成的最根本的政治资本,而秦国群公子所受分封远没有东方各国那样普遍。 秦国分封直到战国时期才开始多起来,而且大多数都是分封给...
吴国国境位于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南部分以及环太湖浙江北部,太湖流域是吴国的核心。国都前期位于梅里(今无锡梅村),后期位于吴(今江苏苏州),是春秋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吴国鼎盛时灭亡淮夷、徐夷、州来、巢、钟离、...
河西地跨陕北高原与关中平原,人口众多,农业发达,西为北洛水,东为黄河。西周至春秋早期,有姬姓韩国、姬姓芮国以及嬴姓梁国,西周中后期猃狁(白狄)逐渐从陕北南迁此地,春秋后期,是秦国和晋国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重要战略根据地,在这里秦国和魏国先后发动五次大战,史称“河西之战”。先秦时代指黄河以西,北洛水...
齐国(前1046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期,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始封君为太公望吕尚(姜子牙)。公元前1046年,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后,被封国建邦。自太公望封国建邦以来,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兵甲数万,传至齐...
春秋第一霸主,晋国,一起走进晋国博物馆 04:57 收藏 1633 188 晋国(前1033年—前376年),周朝周武王之子的姬姓诸侯国 [4] [58-59],周初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姬姓晋氏 [1-2],首任国君唐叔虞 [3]为周武王姬发之子,周成王姬诵之弟。 [4]国号初为唐,唐叔虞之子燮即位后改为晋。 晋国在晋献公时期崛起,“并国...
据史料记载,中山国原称鲜虞,后称中山,是春秋战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白狄族鲜虞部建立的一个诸侯国,位于今河北省的中部、太行山东麓一带,因城中有山而得名。当时诸侯争霸、群雄迭起,中山国仍能长期驰骋于大国之间,并且成为仅次于燕、赵、齐、楚、魏、韩、秦等七雄的“千乘之国”,足以证明它是战国时期七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