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赵国,赵武灵王改革(前302年):胡服骑射。赵国军事实力和秦国相当,后期成为抗秦主力。这也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变法,之后历史的车轮进入了更加残酷的兼并战争!
背景:魏国在前445年魏文侯即位后已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中央设置了可以任免的相、将等管职来统领百官,在郡县也设置了可以任免的相、将等管职来统治人民,魏文侯曾先后任命了魏成子、翟璜、李悝为相,李悝为战国初期法家的始祖,被魏文侯任用后主持变法,《汉书艺文志》载李子三十二篇,但已经失传,只有关于农政和刑法...
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代表:①商鞅变法 (1)时间:开始于公元前②356年。 (2)主要内容——经济:重农抑商,奖励③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④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拓提升】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巩固和发展新兴的小农经济,有利于确立和巩固地主阶级政权,但其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春秋时期重要的改革: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改革,管仲辅佐齐桓公,采取措施: 1.政治上,国野分治,士农工商分业定居。 2.军事上,建立军政合一的军事体制。 3.经济上,实行“相地而衰征”,盐铁官营等措施。 结果使齐国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为齐桓公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战国时期的重要变法: 1.魏国李悝变法,李...
吴起变法吴起变法,指在公元前386年—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当政时,任命吴起为令尹,对楚国政治、法律、军事等实行改革的变法运动。经过变法,楚国国力逐渐强盛,在公元前381年,联合赵国大败魏国。但在楚悼王去世后,吴起变法遭到楚国旧贵族的强烈反对,最后吴起被射杀,变法以失败告终。 申不害变法申不害变法,是战国时期法家人物...
一、魏国的李悝变法 魏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强国,为了增强自身的实力,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开始进行变法改革。李悝主张废止世袭贵族特权,选贤任能,赏罚严明。在经济方面,他主张尽地力、平籴法,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军功,实行法治等。这些措施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和统一。在...
A项正确,李悝变法是指在战国时期魏文侯当政进行的变法改革。变法的主要内容包括: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制定《法经》,加强法制,强化国家专政机器的职能。B项错误,“相地而衰征”是春秋时期齐国管仲提出的按照土地不同情况分等征收农业税的财政思想。这项改革不仅实现了齐国的富强,还带动了其他诸侯...
战国时期的变法属于新兴地主阶级的改革,涉及到了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其中大都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发展封建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与变法都顺应了时代潮流,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战国改革较春秋改革远为深远,地主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封建经济和封建制度逐渐确立。
第三,制定《法经》.为了确定封建法制,进一步巩固封建政权,李悝'集诸国刑',作《法经》六篇,即'盗,贼,囚,捕,杂,具'.《法经》集春秋以来成文法之大成,其宗旨在于防止和镇压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维护剥削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魏国在战国初期成为最强盛的国家,与李悝的变法改革是分不开的.2,继魏改革的是楚国.楚...
总的来说,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变革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社会变革。这些变法不仅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也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些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最为成功,它使秦国迅速强大起来,为后来的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楚国的吴起变法则以失败告终,这主要是由于吴起的变法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