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书名为“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1915年由“北京每日新闻社”首版,该书封面上所题的中文名就是“春秋大义”。该书对于当时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有较大影响,书的作者是辜鸿铭。此书是辜氏最有名的英文著作之一,曾被译成德、法、日等多种文字。在书中,辜氏以旁征博引、汪洋恣肆的笔法,论述...
“晚清怪杰”辜鸿铭在《春秋大义》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指出中国人同时具备深刻、博大、简朴和灵性四种美德,并主张用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解决西方社会存在的问题。此书一出,轰动西方,后被译为多种文字。这表明( ) A. 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B. 二战严重冲击了西方文明 C. ...
即便在北大从事教学工作时,辜鸿铭仍然保留了长长的辫子,随身还带着书童。 当时的中国社会,新文化运动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但辜鸿铭却反其道而行之,自然被人视作“老怪物”。 有一次辜鸿铭在北大上课时,学生嘲笑他脑后的那根长辫子,他却不疾不徐地反唇相讥:“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而你们心中的辫子是无形的。
可见辜鸿铭对于中国传统文化还是非常推举和坚持的,1914年,他在英文报刊《中国评论》上,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发表了多篇文章,并集结出版了他的代表作《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文名《中国人的精神》,又名《春秋大义》。 辜鸿铭在书中把中国人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对比,指出中国...
最近趁着国庆假期,我硬着头皮啃了辜鸿铭的《春秋大义》(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英语课的阅读作业,真是让人又爱又恨。目前我只看了40%,已经觉得自己快被绕晕了。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看完后还会慢慢补充。 语言天才的挑战 🧠辜鸿铭真的是个语言天才。想象一下,在那个年代,居然有人能把英语用到...
今天我们学习春秋历史的时候,常常提到“礼崩乐坏”就是说当时制度的濒临崩塌,”礼崩乐坏“这个词更加古朴文雅和简练。总之,辜鸿铭先生的英文写作水平是高于中文的,《春秋大义》一开始就是用英文写作而成,于1914年发表英国报刊的论文合集,1915年出版,先后翻译为德文、日文等语言版本。由于春秋时期的乱世,”孔子一辈子...
在这股?辜鸿铭热?的推动下欧洲人对中国与中国文化的了解有所加深辜鸿铭笔下遵奉良民宗教社会有条不紊的中国与温文尔雅的中国男人幽美贤淑的中国女人的形象也广为人们所熟知乃至成为身陷战乱之中的欧洲人心向往之的一个乌托邦 辜鸿铭的“春秋大义” 辜鸿铭手书 据说孔子当年修订《春秋》一书,竭力维护周代礼制,字里行间...
《春秋大义》是一部英文著作,英文名为"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由辜鸿铭在1915年由"北京每日新闻社"首次出版。该书旨在向西方世界揭示中国文明的内在精神,尽管是以西方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传统,但因其易懂和新颖性,对当时西方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产生了影响。辜鸿铭本人,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
【感悟】 🌐 辜鸿铭以学贯中西的视角,力推国学,认为中国的语言是一种心灵语言,而道教与佛教中的庙宇和仪式更像是一种娱乐而非教化。他的这种比较文化的认知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视角和深度。📚 文化教养在辜鸿铭看来,是建立在深厚知识体系之上的,而国学的精髓在于“君子笃恭而天下平”的孔子之言。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