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是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张若虚诗作传世的并不多,《全唐诗》仅存两首,但质量奇高,其中的一篇《春江花月夜》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美誉,闻一多评价《春江花月夜》是“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诗篇题目便情景交融,引人入境。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意象,逐一...
此诗一出,诗歌史上又多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供人瞻仰,攀登。又似世外高人,偶露一手,瞬间震住各大门派高手。 全诗意象元气淋漓,激情带着多愁善感。恰如正青春的初唐,于夜深人静时与万物繁茂的自然谈了一场恋爱。 有饱含深情的赞美,有真挚不舍的离别之情,还有跨越时空的诘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
最早收录他的《春江》诗的本子,是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卷四十七,共收《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一首也在其中。然而这仅仅是作为乐府宫体诗收录的。直至明人杨高棅《唐诗正声》选本,仍然没有把他的诗选在“正声”之列。然而幸运的是,张若虚的《春江》诗总算从唐代...
闻一多先生曾给这首诗以极高的评价:“在这种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又说“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从这边回头一望,连刘希夷都是过程了,不用说卢照邻和他的配角骆宾王,更是过程的过程。”说张若虚与他的《春江花月夜》“和另一个顶峰陈子昂分工合作,清除了盛唐的路——张若虚的功绩是无可...
一首《春江花月夜》奠定了张若虚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此诗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闻一多称之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这首诗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兴象中,营造出了一个空明纯美的诗歌意境。这着诗的佳句多多,特别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说,《春江花月夜》“为陈后主所作,后主常与宫中女学士及朝臣相和为诗;太常令何胥采其尤艳丽者以为此曲。”可见此曲在唐以前主要用来表现封建帝王的宫廷享乐生活。张若虚这篇新词突破了旧框框,表现了大自然的优美景色和民间的离别相思之情,给当时浮靡文风仍然盛行的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空气。诗篇题目就令人...
(14)明月楼:月夜下的闺楼。这里指闺中思妇。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5)月徘徊:指月光偏照闺楼,徘徊不去,令人不胜其相思之苦。 (16)离人:此处指思妇。 (17)妆镜台:梳妆台。 (18)玉户:形容楼阁华丽,以玉石镶嵌。
《春江花月夜》既是一支被不断演奏的古典民族乐曲,也是乐府诗题,唐代诗人张若虚曾以此为题写出了以“孤篇冠绝全唐”的长歌行。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是一幅烟波浩渺、纯净澄澈的春江之景。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查看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