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春分日即3月21日,夏至日即6月22日,秋分日即9月23日,冬至日即12月22日. 解答解:12月14日接近冬至日,此时地球运行在秋分日与冬至日之间,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南回归线移动.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不同节气的日期,牢记即可. 练习册系列答案 课课练与单元测试系列答案 ...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
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反映季节的,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反映了四季的开始;春分、秋分、夏至、冬至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反映了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等五个节气反映气温的变化,用来表示一年中不同时期寒热程度;雨水、谷雨、小雪、大雪四...
当地球公转至冬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时间是前后。 答案 回NNTNTm回北回归线6月22【】相关推荐 1【题目】2.节气: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划分的,节气来临的日期在阳历中每年是固定的。当地球公转至夏至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时间是前后。当地球公转至春分和秋分位置时太阳直射点在时间分别是和前后。当地球公转至...
每个节气都能提示节候的变化,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四季的开始;春分和秋分是指把春天和秋天一分两半的时间点;夏至和冬至也是把夏季和冬季一分两半,又提示最炎热和最寒冷的时候到来。如果我们任选二十四节气中某一个节或气为起点,如从立春到立春一个轮回后,时间必定是完整的一年,而阳历和阴历都不是。在...
太阳历广场是通过对广场上立杆所产生的日影的观测.得出时间和节气的变化.让时间的概念.节气.时差.坐标.星空变化等抽象概念变得生动明了.读安徽省铜陵市乌木山景区太阳历广场图.完成下列各题.1.当某日立杆顶端日影沿曲线m移动时.此日最可能是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
《尚书•尧典》是有关测定春分、夏至、秋分、冬至时间的最早文献。战国时期,二十四节气已经出现,只是个别名称不同。《淮南子》中有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完整记载。2016年,“二十四节气”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④按照传统的排序方法,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具体的日...
答案解析两个系统互有交叉的说法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文意农历中有阳历的成分但文中并未介绍阳历中是否有农历的成分甲骨文明确记载了春分秋分夏至和冬至错误材料二原文是殷朝时期的甲骨文记载了四方风四方风反映了分至和四季的变化并不是记载了二分二至的名称前后不成立
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春秋时期的著作《尚书》中就已经对节气有所记述,西汉刘安著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了。 材料四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二十四节气还带有明显的区域性色彩。如“霜降”一般在阳历10月...
我国古代用农历计时,用阳历划分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把五天叫一候,3候为一气,称节气,全年分为72候24节气。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反应了季节、物候现象、气候变化三种。反应季节的是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又称八位;反应物候现象的是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反应气候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