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髓经》做的是先天功夫,《易筋经》是后天功夫,自唐以後,《洗髓经》已经失传,少林寺留传下来的只有一部《易筋经》,已是少林七十二艺之冠,少林武术,几乎全是从《易筋经》中而来。(见东方玉《扇公子》)这部旷世之书,据说曾被百年后的少林俗家弟子上官平畅游少室山时无意觅得,由此引起江湖纷争,上官平因...
《洗髓经》是一种养生经书,也常在武侠小说中作为武林秘笈被提及。据传,在后魏李明帝太和年间(公元477—500),印度达摩来华传教,并在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后来,少林寺的僧人在修缮达摩大师面壁之处时,偶然发现了一个铁盒,其中便藏有《洗髓经》和《易筋经》两本经帖。然而,关于《洗髓经》的作者和来源...
要先练易筋经再练洗髓经,等于是先把身体活络一番,等身体反应好一点、灵活一点,甚至健康一点,同时也影响了“心”更为活跃,然后来看洗髓经自然更有感受。后两句的意思初看之下好像是希望练洗髓经的人在晚上练,不必妨碍白天的工作。 「白日任匆匆,务忙衣与食。三餐食既竟,放风水火讫。抵暮见明星,燃灯照暗室。晚夕...
易筋经请点击▶《易筋经》全文及讲解 一、洗髓经由来 相传中国南北朝时期,达摩祖师从印度经由海路东度来中土,在广州上岸,北上游历中国各地,最后落脚于今日的河南嵩山少林寺。达摩祖师在中国看到僧人长年静坐,多静少动,身体因此欠缺平衡而不健康,于是于少林寺教导僧人健身的功...
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禅坐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两卷秘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内修之典,《易筋经》为外修之书。;他走后,少林寺僧人在整理面壁洞时,发现一个铁盒,里面有两部盖世奇书,一部是《易筋经》,一部是《洗髓经》。这两件法宝已成为少林寺...
易筋经是形体,是物质,是基础。洗髓经是心灵,是精神。两部功法能修炼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双重锻炼,是两部伟大的功法。 易筋的原理是从《易经》的《系辞传》而来,易是变化的总称。冷可易成热,昼可易成夜,阴可易成阳,老可易成小。 体会:我们知道,改变命运、改变天道是、改变我们自己的脾气秉性真的是太难了。江山...
《易筋经》主外,《洗髓经》主内。洗,是清理,清除之意。髓,指体内之精髓,脏腑、骨髓、脑髓以及思想意念。古本原文记载:洗髓,谓人之生感于情欲,一落有形之身,而脏腑肢骸悉为杂秽所染,必洗涤净尽,无一毫之瑕障,方可步超凡入圣之门,不由此则进道无基。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让身体内外,做一次彻彻...
五、洗髓之秘:净化身心,灵肉合一洗髓经,作为易筋经的进阶篇,其核心在于通过更为深奥的修炼方法,进一步净化身心,达到灵肉合一的至高境界。洗髓经的修炼,不仅要求修炼者精通易筋经的基本功,更需具备深厚的内功基础和极高的心性修养。在修炼过程中,修炼者需通过特定的呼吸法、冥想术及身体动作,引导体内元气深入...
少林易筋洗髓经是从少林寺镇寺之宝——《易筋经》 、《洗髓经》两部真经演化而来的一种高级养生功,原来为高僧所修持,从出家人来讲,身体修炼是修行的第一步,“上断欲望,下固精关”,聚集能量是修炼的必由之路。少林寺从“十三棍僧救唐王”开始,历来成为皇家寺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