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皇幸蜀图》作品分析: (1) 此图描绘的是唐玄宗避难入蜀这一历史题材,画家在表现这一主题时,将唐玄宗逃难时的狼狈一面粉饰为一派帝王游春行乐景象,把骑马正要过桥的唐明皇及他的嫔妃、随从压缩在画幅的右角,使画面充满了愉悦、轻松的气氛,巧妙地回避了当时唐明皇所面临的严酷现实。 (2)此画为绢本设色立轴。
此图描绘的是安史之乱时,唐玄宗李隆基丢了首都城长安,逃亡四川避难,在深山中行旅的情景。古代君王驾临某地,称“幸”。为了表示“幸”,尽管是出逃,却也不能显示出仓皇之意,所以画上置身于青山绿水之中的人物个个衣冠楚楚,似在“游春”一般。 • 蜀道难,李白的诗作既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比喻。蜀道路...
《明皇幸蜀图》是李昭道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描绘的是唐玄宗李隆基为避安史之乱,入蜀避难的情景。从构图上看,画面采用了对角线式构图,崇山峻岭占据了画面大部分空间,营造出雄伟险峻的氛围。沿着画面的对角线,山路蜿蜒曲折,将观者的视线引向远方,增强了画面的纵深感。这种构图方式既突出了蜀道的艰难险阻,又...
《明皇幸蜀图》【作品背景】唐代画家李昭道的代表作品。“安史之乱”爆发,唐明皇唐玄宗李隆基仓皇逃往四川避难,这幅画所描写的就是这一逃难的队伍进入蜀地以后,在山间休息的画面 【作品内容】在深山峻岭之中,…
《明皇幸蜀图》是一幅大青绿设色的绢本画,其纵长为9厘米,横宽81厘米,现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关于这幅画的作者,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说是唐代画家李思训所创作,另一说则认为是李昭道所绘。在画面的正上方偏右的位置,还题有一首乾隆的诗作。画上题有乾隆的诗作:“青绿关山迥,崎岖道路长。客人各结束...
李昭道《明皇幸蜀图》 《明皇幸蜀图》,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画中运用的石青石绿虽经过这么久远的时间,仍然清晰可见. 所谓「明皇幸蜀」就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乱的时候,放弃首都长安,迁至四川避难,这幅画就是记录唐玄宗到四川避难途中的情形. 画面中绘着壮丽险峻的山川,仔细观察可以看见山下山中有些很小的人骑...
看到“幸蜀”图,想到的定是其乐融融,奢华和谐的景象了,可历史上的此刻却是动荡不安的。 《明皇幸蜀图》55.9×81cm作者唐画家李昭道(另传李思训)李思训与李昭道父子被称为“大小李将军”,同时也是青绿金碧山水的鼻祖。画面描摹精细,设色浓丽,与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在表现形式,绘画技法上完全不同。 李思训,甘肃天...
《明皇幸蜀图》是描绘唐玄宗为避“安史之乱”逃亡成都的画作,历史上有些画家画过这一题材,较有代表性的是唐代李昭道版本,但对比两幅画的人马比例却不同,历史上画作的马都不会太高挑,不像西方的赛事马匹那么比例修长,所以这幅吴彬的画作把马画得格外高挑是少见的,让人眼前一亮。同样历史题材的画作多看几个...
《明皇幸蜀图》是一幅描绘唐代蜀道险峻之景的青绿山水画,细腻刻画了唐代皇室出行的艰辛。画面中,山岭峻峭,石径盘旋,栈道危立,云雾缭绕,展示了蜀道之难。唐明皇着红衣乘三花黑马过桥,马匹惊蹶停步,或暗示了玄宗避难时的紧张情绪。嫔妃们身着胡装,戴帷帽,侍从们解马放驼,显示出长途跋涉的...
《明皇幸蜀图》描绘的是唐代安史之乱时期唐明皇逃往四川避难的情形。四川古称“蜀”,皇帝驾临一个地方叫做“幸”。 右下角,唐明皇骑马从山路上飞奔下来,突然看见小桥,马惊而不前。先行的侍从正在一小块平地上疲惫地坐着,队伍声势浩大却狼狈不堪。作者着重加强了春天山岭间的诗意,层峦叠嶂中漂浮着片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