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都知道“天津卫三宗宝,鼓楼、炮台、铃铛阁”,但很多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实这三宗宝都是明朝修建的,这句谚语也来自于明朝,如果明朝时的三座建筑流传至今,的确是天津的无上至宝。 鼓楼在卫城中心,传说早在辽金时已经存在,也称“古楼”,是屯兵瞭望之所。明弘治三年(1492)重建,名钟鼓楼,方形的砖砌墩...
首先是东端建在防波堤上的炮台,这个炮台虽然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是将这个炮台单拎出来和类似功能的城墙结构做对比,就会发现它的特别之处。▲蓬莱水城炮台 首先,与功能类似的山海关老龙头,还有另一个胶东半岛上保存姑且还算完整的明代炮台——青岛古镇口铳城作比较,虽然它们都有海防炮台的作用,在造型上都有着典型的...
明朝天启元年(1621年),潮阳县为加强海防,在达濠三寮村南的铳城山上修建了四顾台,派兵驻守,以抵御海盗,海盗之气得以收敛。如今,四顾台的遗迹已不复存在,仅存一处碑记,高1.85米、宽1.6米,刻于山麓岩石之上,是达濠现存最早的海防建筑遗迹。碑文详细记录了四顾台的建设背景、目的、负责人以及...
北塘双垒建筑 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坐落在天津市北塘古镇东侧沿海部位的北塘双垒炮台,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清道光年间曾重修,炮台设有炮位、兵营等军事设施,是天津海防三大炮台之一。在清朝时期,作为大沽口防御体系的北翼,双垒炮台曾立下抵御列强入侵的赫赫战功。然而由于炮台失守,联军从这里登陆最终攻占北京。清...
前段时间琅岐修环岛路从这两座山附近经过,村民担心炮台被破坏,专门上山查看并清理了杂草,没想到上面露出来坑道、战壕等。 记者看到,清理出的古炮台是露天炮台,也叫明炮台,其大小低于地平面,三合土结构,条石基础,炮位均深1.5米左右,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10~13米。炮台由于历经战争创伤,有的已残缺不全,有的仍保留...
其实,炮台代替城堡成为最重要的防御工事经历了一个量变的过程——清朝以前大都是以城堡为中心构筑防御工程。自明入清,广东海防工程发生显著变化,主要表现为城堡的非军事化趋向以及炮台取代城堡居于海防一线的地位。康熙五十七年(1718),广东总督杨琳“题请于各属海口要隘堪以泊船登岸,凡有淡水可取之处,均相地堡...
明成祖时,下令在长城沿线安置大炮。还有“佛郎机”“神枪”“铁铳”等。到了明代中叶,大炮的铸造工业越来越精良,制造出的“红夷大炮”长可二丈有余,重3000斤。发之洞裂石城,声震数十里。这种大炮,有照门和准星用于瞄准。射程可达500多米。新中国成立后,在修复居庸关北关城时,考古学家发掘...
因为原来的炮多为铜制,成本高昂,强度有限,所以明早期火炮多不过三五百斤,中国炮的等级低于同期欧洲炮1-2个档次,即中国重炮大多是西方的轻炮。 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铸铁技术的进步,火炮开始重型化。 至鸦片战争时期,清军各炮台最大的炮可达12000斤。
炮台形制环城明代修建天津 [摘 要]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天津环城修建了七座炮台。这七座炮台对加强天津城守卫、防止清朝军队入侵做出 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七座炮台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甚至荒废消失。窑洼炮台遗址作为天津唯一一 处保留至今的明炮台遗址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窑洼炮台等明代环城...
但是随着历史的前进, 七座炮台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防御作用, 甚至荒废消失。窑洼炮台遗址作为天津唯一一处保留至今的明炮台遗址显得尤为珍贵。通过对窑洼炮台等明代环城七座炮台修建背景与形制的考述, 有助于挖掘天津炮台文化的内涵, 补充炮台文化的史料, 加强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关键词]明代炮台; 修建背景; 形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