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县知县,品阶为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县委书记兼县长,正处级。京县知县,相当于现在入市委常委(排名倒数)的县委书记兼县长,一般副厅级,介于散州知州和普通县知县之间。综上所述,县=散州<直隶州=府<省,对应现在县=县级市<省辖市=地级市<省。普通县知县(正七品)<两京知县(正六品)<散州知州(...
1、知府地位相当于现今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兼任市长,同知则为唯一的副市长。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2、明、清以知州为正式官名,为各州行政长官,直隶州知州地位与知府平行,散州知州地位相当于知县。知州是从五品,月俸十石,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市委书记。3、明、清...
县令在明朝官职品级中属于正七品官职,掌握所管辖区域的行政,司法,审判,税务,兵役等大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县委书记和县长,两者职务兼于一身。他们不仅要管理整个县的治安,还要负责整个县的财政税收,另外还要负责安抚百姓。一个好的县令,可以让整个县繁荣昌盛。县令身边还有一个师爷,师爷不是官,是官员私下聘用...
翰林院编修、检讨如“长于吏治”,六年俸满由院保送知府。同知、直隶州知州三年俸满,可推升知府。后又有变通,如同知、知州果堪称职,可不拘年限。再如不得人,即于散州知州、知县内,择才优出众者保荐。当然,皇帝还可随时任用他认为需要的官员,不受任何法令限制。如道光十六年,翰林编修张集馨,被特简为...
知县,官名,别称县长、县台、县太爷等,明清官制正七品。唐代出现雏形,称佐官代理县令为知县事;宋代正式确立,常派遣朝官为县的长官,管理一县行政,称“知县事”,简称知县;元代县的主官改称县尹;明清沿袭宋代的知县制度,以知县为一县的正式长官。知县主要掌管一县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可通过科举等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