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巧的是,对于明月清风,李白和苏轼似乎都有一种“执念”。李白在《襄阳歌》中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苏轼则在《赤壁赋》中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最宝贵的东西,无价。二 “明月清风我”,这是东坡消夏...
'明月清风'在苏轼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在苏轼的作品中,“明月清风”常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品格和超脱世俗的氛围。苏轼通过描绘“明月清风”这一自然景象,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同时,“明月清风”也成为了苏轼与自然和谐共处、享受孤独与自然的象征。在《点绛唇·闲倚胡床...
同样是这种与自然同在。李白用的是邀,邀请,这是一个动作,所以你会发现整个画面是动态的,但苏东坡不是,他的画面很安静,主人静静坐在那里,清风明月他们似乎也在静静地陪伴主人,你不需要做什么动作,他们一直都在。所以明人卓人月说:“明月清风我”胜于“举杯邀月,对影成三人”多矣。其实上阕就是第一个字...
【题目】点绛唇·杭州苏轼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注]此词作于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 《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池要山简马,月净质公楼。”别乘:官名...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出自宋代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解释:和哪个一同倚坐?不过明月、清风,还有我。 赏析:词人自述游山玩水的寂静心态,人格化、自然化和谐统一,突现了词人那种身心幽闲、旷然天真、潇洒自然的风姿。 原文 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
苏轼为风流名士,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经常文人雅士聚会。在聚会中,除了欣赏歌舞,饮酒作乐、游山玩水之外,最文雅的就是文人墨客即景抒情,诗词唱和了。今天我们要谈的这首《点绛唇》,就是苏轼与同僚游玩时所作的一首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
宋·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 字词解释: 点绛唇:词牌名。 闲倚胡床:闲着无事坐于胡床。 闲:指办公之余。 倚:坐靠。 庾公楼:...
这个亭子真是设计得太棒了,可是很多人不一定知道,“与谁同坐”其实来自苏轼的一首词——《点绛唇·闲倚胡床》: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闲”是一种心境,传达出来的是诗人的心性。这首词的上片,起笔就是“闲”,正...
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 ——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 【小雨释义】 和谁一起坐着呢?只有明月、清风和我。 在静谧的夜晚,独坐明月下,清风拂面,心中一片宁静,天地间只有自己与自然相伴,闲适无比。 /贰/ jiāng shān fēng yuè běn wú cháng zhǔ ...
点绛唇①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②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③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注】①此词作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秋。词人时在杭州为官。②庾公楼:相传东晋庾亮在武昌乘月登南楼。杜甫《秋日寄题郑盟湖上亭》:“池要山筒马,月静庾公楼。”③别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