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虽然对建文帝生死记载不同,但朱棣态度说明建文帝并未死去 根据《明实录·太宗实录》的记载,当朱棣进入南京城后,诸王和文武群臣等人全部前来拜见,建文帝朱允炆也曾打算出迎,但皇宫已是人去楼空,仅有内侍数人,于是叹道"我何面目相见耶",逐阖宫自焚。 朱棣见到宫中火起,连忙派人前往救火,然而还是迟了一...
只是没想到郑和最后那么厉害,虽然没找到建文帝,却找来了无数“外面”的奇珍异宝、藩属国,直接让大明王朝威名远扬了。所以,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和航线,其实都与寻找建文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然而,尽管明成祖在位期间功绩显赫,直到1424年朱棣去世但关于建文帝的谜团,却像是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历史死结”三、...
建文帝朱允炆的母亲吕太后,被朱棣取消了太后位号,改称皇嫂懿文太子妃,与幼子朱允住在懿文太子陵。1407年,建文帝的四弟朱允因住所失火被烧死。建文帝的二弟和三弟以不能匡正建文帝和心怀怨怼为由被废为庶人,囚禁凤阳,最后暴卒身亡。建文帝的这个三个弟弟意外或者暴毙,这多半就是明成祖朱棣为了消除不必要的麻...
建文帝采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采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诸王不甘心就范...
不管建文帝是真的被烧死了,还是逃跑了,朱棣都会以最安全,非议最少的方式登上皇位。没有了建文帝,其它的人对朱棣来说都不是问题。建文帝有个儿子朱文圭仅仅2岁,朱棣直接就把他送回凤阳老家囚禁,一关就是50年,直到明英宗朱祁镇在位时才被放出来,但是很快就死了。建文帝的其它兄弟们,不是被朱棣囚禁,...
位于贵州安顺的发现,或许为解开这一谜团带来了重要线索。无论朱允炆是选择自焚而死,还是隐匿身份,历史最终都会为他寻得一个归宿。参考文献:明建文帝在贵州苗区去世?朱氏后代揭示神秘大印——中新网 朱元璋的长子命中缺少火元素,因此取名为朱允炆。后来他在宫中纵火自焚——2014-08-29 20:39·中国网 ...
文 / 李洁非 公元1402年7月13日,明建文四年六月乙丑,谷王朱橞、曹国公李景隆谕令守军解甲,启金川门叛变: 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越八日壬申葬之。或云帝由地道出亡。正统五年,有僧自云南至广西,诡称建文皇帝。思恩知府岑瑛闻于朝。按问,乃钧州人杨行...
一个被忘却的皇帝,他被夹在“洪武”“永乐”两个明朝最成功的皇帝之间;在位期间又创立了“建文新政”和一个“秀才朝廷”;最后竟被自己叔叔夺位,以至生死不明。他,一个被太祖.成祖的光芒所掩埋太久被遗忘的皇帝---建文帝,即朱允炆,“懿文太子”朱标长子,朱元璋之孙。1392年,38岁的朱标时英年早逝,...
明朝十六帝,除了朱元璋和朱允炆,其余均出自朱棣这一支,他们都不可能给朱允炆追加谥号和庙号,因为,承认朱允炆的正统性就等于否认他们自己的正统性。所以,在整个大明王朝时期,只称朱允炆为“建文帝”,而并无“明某宗”之说。(朱允炆剧照)大明王朝覆灭后,南明小朝廷为了拉拢人心,于弘光元年(1645年)七...
细想当年朱棣夺取天下的艰难历程,不禁令人敬佩。他出身卑贱,从无任何荫蔽;资质平平,起步又远远落后于明建文帝。可是凭借自己的不屈不挠、百折不馁的精神,朱棣终于一步步夺取了最终的胜利果实。其英勇无畏、才高八斗的过人品格,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相较之下,朱允炆的失败可谓滑稽可悲。他生性骄纵惯了,整日无所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