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巡抚:正式官衔为巡抚贵州兼督理湖北、川东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贵州巡抚驻地在贵阳。广东,广西 两广总督:正式官衔为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带管盐法兼巡抚广东地方。总管广东巡抚,广西巡抚的军民政务。总督府驻广州。广东巡抚:正式官衔为巡抚广东地方兼赞理军务。广东巡抚驻地在广州。广西巡抚:正式官衔为巡抚广西地方...
明代的巡抚、总督虽然是主管民政、军政的地方大员,但其编制仍在朝廷,他们所用的印信和一般的地方官也不同,因此还不能说是封疆大吏。到了明末,农民起义席卷数省,加上辽东战事吃紧,朝廷又在总督的基础上设立督师、经略,总览军政。需要说明的是,明代除了中央向地方派遣巡抚、总督外,还设立了巡按制度。巡按从...
巡按,作为巡抚的补充,承担着监察御史的职责。巡按的设置有其独特性,从职权、级别到任用都与巡抚有所不同。巡按的职权与巡抚有一定的重叠,但其级别较低,主要负责监察职能。巡按的固定编制和任期,以及对家属携带的限制,使其与巡抚在性质和角色上有所区别。总体而言,巡抚、总督、巡按三者之间形成了明代政治制度的...
明朝的地方官制简直就是一个精彩的官场"权力游戏"!想象一下,巡抚、总督和巡按就像一部宫廷剧,各自拥有不同的"技能树",互相牵制又相互配合。先说巡抚这帮人,他们可是中央派来"巡山"的特工。最初只是临时差遣,后来硬是把这差事变成了正式铁饭碗。他们的主要"职场任务"无非三个:第一,当地方"纪检委"。他们...
明代的总督、巡抚,均为朝廷大员差遣地方,后一律改为都察院外差。 明代的总督,有时称为总理、总制、经略,分为专务总督和军务总督两种。专务总督主要有粮储、漕运、河道等。粮储总督始于宣德五年(1430年)以周忱总督粮储兼应天等府巡抚,漕运总督始于景泰二年(1451年),河道总督始于成化以后。军务总督始于正统年间,...
清代的巡抚、总督是地方最高长官,执掌一省或数省的军政事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地方”两字。也就是说,巡抚、总督在清代的性质始终是被定义为“地方官”的,这也是它和明代巡抚、总督最显著的区别之一。 自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后,在地方设立了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行政、司法、军事。它...
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多数地区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总督辖区较巡抚广,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到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在明代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故时人称文帅第...
需要说明的是,明代除了中央向地方派遣巡抚、总督外,还设立了巡按制度。巡按从职权方面上来讲,和巡抚有一定的重叠,但其性质又不一样,其区别主要有三个方面:1、巡按是都察院的常职官员,属十三道监察御史之列。 巡按是有固定编制的:北直隶二人,南直隶三人,宣大一人,辽东一人,甘肃一人,十三省各一人,辖区比较固定。
明代的总督是在巡抚制度普遍推行的基础上产生的,巡抚的诞生源于明初,朱元璋鉴于元代地方权重尾大不掉,故在各省设立三司,以布政使司分掌民政、按察使司分掌司法、都指挥使司分掌军事。 然而,三司鼎立之制,虽能防止地方权力的扩大,但官僚机构增多,官员之间互相牵制,又不免造成官僚机器运转不灵之弊,导致一省之中,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