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体现在贸易、文化交流和科技传播等方面。贸易上,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与欧洲国家进行了丝绸、瓷器、茶叶等商品的贸易;文化交流上,西方传教士如利玛窦等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的宗教、哲学和科学技术;科技传播上,西方的天文学、数学、医学等知识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
答案: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到达了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等地,展示了中国的国威,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然而,到了清朝,由于闭关锁国政策,中国与西方的交流减少,导致中国在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与中国的落后形成了鲜明对比,...
还有一种批判思路则更厉害,即将西方新知附会于中国旧籍,然后宣称西学源出中国。循着这种思路,有人宣称西方历法出自《尚书》的《尧典》,而西方人关于地球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则来源于《曾子十篇注释》;圆周计算公式是由祖冲之(429—500)推演出来并传于后世的;代数据说是元朝人李冶(1192—1279)的发明;而西方数...
在这个时期,西方文化在中国开始流传,同时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中西文化交流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某些外来文化引进中国,更多的是中西两种文化的互动和融合。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明清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 一、基督教传入中国 明朝初年,基督教传进中国。从16世纪初至18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在中国的传教活动相当活跃。著名...
明清时期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展开: 1.使者互派 明清两代都积极派出使者与西方国家进行交流。比如明代的郑和下西洋和清代的康熙、乾隆派遣使节,这些使者在外交的同时,也带回了大量西方的文化物品和思想。 2.传教士的传播 在明清时期,大批天主教传教士来华传教,不少西方艺术家也随之来到中国。传教士们不仅...
答案:明清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经济交流:西方商人来到中国,带来了新的商品和贸易方式。 - 文化交流:西方的宗教、科学、艺术等文化元素传入中国。 - 科技交流:西方的科学技术,如天文、数学、医学等传入中国。 - 社会影响:这些交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多元化,同时也暴露了中国在...
答案:明清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进行。西方的科技、文化和宗教思想传入中国,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明朝时期的利玛窦等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数学知识带入中国,促进了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然而,由于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这种交流逐渐减少,导致中国在科技和文化上逐渐落后于西方,为后来的鸦...
上述两本书打开了国人认知西洋诸国的第一扇窗户。与《马可·波罗行记》一道见证了东西方文化交流前所未有的盛况。元、明以来“东方之文化无特殊之进步,仅能维持继续为保守之事业,而西方之宗教、学术、物质、思想逐渐输入,别开一新局面也”。对东方文化来说,是输入多于输出。
在这个时期,随着各种交流形式的出现,中西方的文化合流与交融逐渐展现出丰富多彩的画卷。 一、漫长而充实的丝绸之路 在元明清时期,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渠道就是丝绸之路。作为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黄金通道,丝绸之路不仅在经济上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带来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互动。东方的丝绸、瓷器和茶叶流入西方,而西方...
明清中西方交流历史故事! 西人近世之东航,实始明代。宪宗成化二十二年(1486),葡萄牙人始抵好望角。武宗正德十一年(1516),遂来广东,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乃得澳门为根据地(见《中西纪事》)。自葡人抵好望角后七年(明孝宗弘治六年,1493),而哥伦布发现美洲;其抵广东后三年(正德十四年,1519),则麦哲伦环绕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