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终于迎来了嫪毐之乱,在秦王嬴政平定嫪毐之乱时,有一个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个人的帮助下,秦王嬴政最终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个人就是秦国后来的相国、昌平君熊启,这个人物在历史中虽然不出名,但是他的身份却很不一般!他爸爸是楚考烈王熊完,妈妈是秦昭襄王之女,换句话说,熊启是秦...
这是昌平君事迹最早的记载。司马贞《史记索隐》据此,解释道昌平君是楚国公子,在秦国当官,秦王立他为相。学者胡正明认为,昌平君此时并非为秦相,司马贞的理解是因为他对史记文字的句读有误。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前韩国首都新郑爆发反秦之乱,昌平君前往前楚国首都郢陈。 睡虎地秦简《编年纪》记载,韩王安死,...
#历史人物 昌平君熊启(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末期秦国丞相,秦始皇的表叔,末代楚王。战国末期楚国公子,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前238年,与吕不韦、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任相邦,后被秦始皇派往郢陈以安抚楚民。秦王政二...
昌平君熊启不顾一切逃亡,终于拨开云雾见青天。 他浑身一软,瘫倒在地上,脸贴着泥土。 “君侯,您怎么样了?”亲信忙俯身搀扶。 “别扶我!” “别扶我!” “让我好好感受一下楚国的土地,是那么地令人心安。” 熊启喘着粗气,他从未想过,自己对这片土地,竟如此依赖。 踏踏!踏踏! 突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
然而到了后来,秦始皇与昌平君发生了矛盾,主要是因为攻打楚国的问题。昌平君熊启虽然是秦国的丞相,但他毕竟是楚国的王子,当时在位的楚王负刍是他的异母兄弟。由于这个因素,秦始皇毅然罢免了昌平君丞相的职务,将其迁往郢陈,同时还派人监视着他。对此昌平君非常不满,于是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举兵反秦...
昌平君熊启虽说深受秦国重用,但他毕竟是楚国人,跟当时的楚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所以当他得知秦国要攻打并灭掉楚国的时候,开始陷入到两难的地步。最终还是在秦王攻打楚国的时候,选择在在秦军后方以楚国公子的身份号召郢陈附近原楚地的人民和以前的韩人一同反秦,成功拖延了秦军的进攻。昌平君熊启是...
昌平君熊启(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不详,楚考烈王之子。战国末期楚国公子,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前238年,与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任相邦,后被秦始皇派往陈郢以安抚楚民。前225年,反秦于陈郢,后作战不利,向淮南败退。前223年,昌平君在淮南被拥为楚王,...
“这你就不知道了,在如今的秦国,能够拥有权位的,多是有些真本事的。但是昌平君不一样。昌平君名是芈姓熊氏,名启,那是楚考烈王之子,他的母亲是昭襄先王之女。所以说,昌平君是咋们秦国公主和楚国先王的儿子。” “他的地位可不是靠着军功打下来的,是靠着他的母亲泾阳公主讨的这个君侯之位。在这之后,更有...
李开元先生的论文《“十七年丞相启状”之“启”为昌平君熊启说》就试图解决秦国铜戈上记载的丞相启的身份之谜。李开元先生通过挖掘秦戈上的信息并借助已有的史料论证所谓丞相启就是昌平君,而他的名字叫作熊启,也就是那个从秦王政十年吕不韦罢相后十余年消失在史册中的秦国丞相。但是,他在论文中论证推理的逻辑存在...
昌平君熊启(公元前271年——公元前223年),芈姓,熊氏,名启,楚考烈王之子,母亲是秦昭襄王之女。战国末期楚国公子,受封为昌平君,仕于秦,为秦庄襄王、秦始皇之臣。前238年,与昌文君受命平定“嫪毐之乱”,任相邦,后被秦始皇派往陈郢以安抚楚民。前225年,反秦于陈郢,后作战不利,向淮南败退。前223年,昌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