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国卫是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的一座明代海防卫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历经多次迁址,最终定于后门山(今昌国城区)。作为明代四大名卫之一,其军事地位与天津卫、威海卫齐名,驻兵鼎盛时达5600人,辖四所及多个巡检司,形成环象山半岛的抗倭防御体系。该卫城在历史上多次抵御外敌,包括明嘉靖年间的倭寇入侵和民国时...
昌国卫,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它最早可以追溯到洪武十二年(1382年),当时被设置为昌国守御千户所。到了洪武十七年(1384年),这个千户所被升格为昌国卫。到了洪武二十年(1394年),因为东门山靠海,薪水不便,所以昌国卫被迁到了后门山,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七里长的城池。昌国卫的修建者是谁,现在...
昌国,曾名定海,位于舟山本岛,唐代设立翁山县。宋代因“昌状国势”之意改为昌国县,元代晋升为昌国州。然而,在明朝洪武二年,昌国州被降为县。十二年,设立昌国守御千户所,十七年晋升为昌国卫。关于昌国县的历史,详见《中国城池史——浙江 舟山(定海)篇》。在昌国卫城的地图中,清代标注着“昌鸡山”和...
昌国卫,位于象山县城西南八十里处,是明代四大海防名卫之一。🌊 洪武十七年,昌国卫最初设在昌国县城内。然而,由于东门山悬海,薪水艰阻,洪武二十七年,卫所被迁至后门山,跨山为城,周长七里,成为抗击倭寇的重要防线。🏞️永乐十五年,昌国卫进行了修葺,成化年间又进行了重修。嘉靖三十二年,为了抵御倭寇的入侵...
昌国卫故城 原创 一泓小树林 2024-05-21 20:56 浙江 视频加载失败,请刷新页面再试 刷新人划线
历史地名> 昌国卫 明洪武十二年 (1379) 置昌国守御千户所,十七年 (1384) 改为昌国卫,属浙江都司。故址在今浙江舟山市定海区城关。二十年 (1387) 迁于今浙江象山县东南六十余里之东门岛,二十七年(1394) 又迁至后门山 (即今象山县东南五十里昌国镇)。领钱仓、爵溪、石浦前、后四千户所。清顺治十七年 (16...
昌国民谚:“阿拉昌国卫,一年两头会。”两头会是指昌国卫一年内的两个民俗活动—清明节举行的“清明会”和农历十月初一举行的“十月醮会”。“清明会”最早可追溯至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1950年后停办,2013年恢复,如今被列入象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记者注意到,当天的“清明会”,依然延续着...
在洪武年间,信国公为了防御浙东海岸,设立了五十九个卫所来对抗倭寇。其中,昌国卫在浙东历史上曾三次迁徙。最早在洪武十二年(1379年),昌国卫被设立在舟山。然而,由于舟山的地理位置不便,供给困难,所以在洪武二十年(1387年),昌国卫被迁移到了象山石浦东门岛。然而...
象山昌国卫村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微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0年08月16日,位于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昌国西门街60号,目前处于开业状态,经营范围包括村镇开发建设;市场开发建设;房屋、场地、市场摊位租赁。等。 2、人员情况象山昌国卫村镇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王崇里,王崇里担任执行董事,杨小毛担任监事,程卫...
11月3日,宁波市象山县石浦镇昌国卫,锣鼓喧天,整个村庄都沉浸在热闹非凡、喜气洋洋的氛围中。道路两旁人头攒动,每个人都期待着这场时隔11年再次举办的民俗活动——昌国卫“十月醮会”。“十月醮会”于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因天气原因,2024年的“十月醮会”定于11月3日农历初三举行),其意义有三——一是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