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要看到,“痕迹主义”的产生与一些地方考核务虚不务实也有关。有的上级考核只看“痕迹”不重实绩,材料堆里便打出考核分;有的脱离实际下指令,工作任务繁重、限时完成,客观上导致“假痕”“虚痕”出现…… 如此种种,用所谓的“工作留痕”...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油画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大批艺术学子远赴重洋到欧美和日本学习西画,学成之后,他们将所掌握的知识带回国内,作为改良中国传统绘画和传播新美术的主要手段,并伴随西画运动的推进呈现出两大趋向——以徐悲鸿、颜文樑为代表的写实主义风格和以林风眠、刘海粟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倾向。提到写实主义...
报道说,由于一些地方出现以“痕”论政绩的情况,许多人就想出制造假痕、虚痕来应对。“痕迹主义”是文牍主义的延伸与恶化:上级靠文件、档案布置、指导工作,也靠文件档案检查工作;相对的,下级靠文件、档案显示自己业绩,向上级汇报,这就形成一个闭锁的循环系统。这个系统的核心是各种材料,上上下下眼睛都盯着材料...
“痕迹主义”就是痕迹管理过程中用力过猛的畸形产物,一些地方、一些干部过度依赖、过度使用痕迹管理,产生了异化表现。比如,有的地方层层提要求、处处要痕迹,导致一些基层干部把留痕当主业,到群众家走访,大量时间用来让群众配合拍照、填表;有的地方把痕迹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谁能提供种类齐全、数量充足的留痕材料...
须注意,各种样式的形式主义,都是空耗资源,折损公信力,滋生不正之风的体现,须时时警惕、露头就打。但整治形式主义,也要找准病灶、对症下药,而不是把责任全推给下面基层干部,揪几个典型就算了事。上行下效,上级领导在基层检查时接地气、不搞虚的,基层干部自然会“一身土,两脚泥”,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实干...
近日,中央网信办印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全国整治工作方案》,提出在2025年年底前,重点集中整治政务应用程序存在的过多过滥、多头填报、建设不规范、功能异化等4方面问题。(10月15日新京报网)“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表现为,强制推广下载政务应用程序,强制要求定期登录、打卡签到,并确保一定的在线时长;把政务...
基层干部表示,盛行的“痕迹主义”亟待减负:一是严重浪费了工作精力,影响工作实效;二是劳民伤财,增加工作成本;三是败坏工作作风,误人、误事、误形象。 微信工作群泛滥 中部某县一名大学生村官“被加”了120多个微信工作群。他说,现在村里工作基本都是通过微信群交流,但信息量大,更新又快,稍不注意就错过重要通知。
“痕迹管理”已经让安全管理迷失了本质! 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习近平 为了一线现场更加安全,为了让安全管理人员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是时候为“痕迹主义”送葬了!
而“痕迹主义”,则是以“有痕”为标准,重“痕”不重“绩”、留“迹”不留“心”,凭材料看工作,把痕迹当实绩,把考核管理手段当成目标,可谓本末倒置。诚如马克思所言:“如果形式不是内容的形式,那么它就没有任何价值了。”“痕迹主义”穿着痕迹管理的“马甲”,实际是形式主义的新变种,既迷失了干部的...
透过这位基层干部的吐槽不难发现,这种“痕迹主义”现在更有“升级换代”的意味:不光看笔迹,也要看足迹。怎么看呢?口说无凭,上传工作现场照片,发送实时定位。就拿扶贫干部来说,一大早起来,先要处理微信群里的各种“加急件”,被@的,全得@回去;边回复,边进了村,说是走访,却不聊家常、先拍照,不问困难、先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