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太行山腹地的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是一个有着超过700年历史的雨养农业系统。经过不断修建,总面积4万多亩的石堰梯田串联起来,宛若一条条巨龙蜿蜒起伏于山谷间。2019年,此间成立北方首个社区种子银行——“王金庄农民种子银行”。2022年,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图为...
近日,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哭泉镇,旱作梯田迎来覆膜种植玉米的繁忙时节。哭泉镇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与关中平原结合部,这里的旱作梯田独具特色,层层叠叠,线条优美,犹如大地指纹。宜君县被誉为“陕西地膜玉米第一县”,地膜玉米种植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历经多年发展,如今地膜玉米种植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其种植...
近年来,宜君旱作梯田凭借其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成为了众多摄影爱好者心中的圣地。尤其是通过无人机航拍镜头捕捉到的画面,更是让无数观众为之倾倒。那么,为什么这片梯田如此适合航拍呢?首先,宜君梯田具有极强的层次感。由于地形起伏较大,每一道梯田之间都有明显的高度差,使得画面极具立体感。当阳光洒在梯田上...
2021年,在昆明市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涉县旱作梯田系统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被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之一。正是当地百姓对自身所处环境的精心呵护,以及在适应自然环境中的智慧创造,才有了涉县旱作石堰梯田这样独特而具有价值的文化景观和社会形貌。中国丰富多样...
秃山变田园,起源于北方壮大于南方的梯田,又重新在千沟万壑的黄土层上绽放生机,它们是新中国几十年大规模生态环境治理的缩影;从宁南到陇东,从甘南到陕南,如同一幅幅绘在北方高原上的锦绣画卷,异彩纷呈。▐ 彭阳旱作梯田▐ ◆ 最美的大地指纹 ◆ 宁夏-固原 ▪ 六盘山-黄土高原 美轮美奂的梯田镶嵌在...
走进赤峰市巴林左旗隆昌镇古北口村,连片的梯田映入眼帘,层层叠叠依山而上,错落有致,千亩大豆长势正旺。 隆昌镇以前有旱地面积达34.5万亩,属于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占总耕地面积60%以上,跑水、跑肥、跑土问题比较突出。为了使“三跑”田变成“三保”田,为改善农业基础用地水土流失的现状,隆昌镇立足本...
位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的旱作梯田,便是这样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这里没有高楼林立,也没有车水马龙,只有连绵起伏的绿色梯田和清新的空气,仿佛置身于一幅天然画卷之中。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感受它独特的田园风光。一、宜君旱作梯田简介 宜君旱作梯田的历史渊源 宜君旱作梯田是当地农民为了...
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靠着“藏种于民”的应对气候变化的韧性之道,700多年来传承有序,生生不息,1990年被联合国粮食计划署专家称为“世界一大奇迹”、“中国的第二长城”,2021年,被评为“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之一,2022年,被...
↑3月31日,在围场县朝阳湾镇一处旱作梯田,农民驾驶农用机械在进行翻土作业。近日,“中国马铃薯之乡”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进入马铃薯备耕期,田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作业中的农用机械与纵横交错的梯田构成一幅美丽的田园图画。新华社发(王立群 摄)↑3月31日,在围场县朝阳湾镇一处旱作梯田,农民驾驶...
大地的指纹,宜君旱作梯田 宜君旱作梯田景区位于宜君县哭泉镇,不仅修了观景平台、步道、电瓶车道,还建了孟姜女文化园。从艰苦奋斗的80年代至今,宜君县大力推广地膜玉米梯田成为当地人主要的耕作方式。一道道铺好的地膜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从空中俯看就像是大地的指纹。每年四月中旬才会开始种植地膜玉米,我来的有点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