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图》以全景式高远、平远、深远相结合的构图,表现初春时北方高山大壑的雄伟气势。主要景物集中于中轴线上,近景巨石与高大的松树,衔接中景弯曲的山石,远山隔着云雾,最主要的山峰居中,紧挨着深渊,溪水在谷间流淌。《早春图》局部 深山中有宏伟的建筑楼阁,悬崖上有瞭望的草亭,左侧平坡有渡船岸归的路人,...
郭熙主要继承李成的画法,其代表作《早春图》很好的体现了这些艺术特征。 煦宁五年(公元1072年),宋神宗大力扶植王安石变法,画面的立意似乎也体现出作者居于画院显位,画家在变革时代的激动和对复兴国家的无限期盼,因此,此画作不仅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早春,也可以说是变...
《早春图》是郭熙晚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中国山水画史中有着里程碑式的地位。关于《早春图》画作是郭熙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的代表之作;也是郭熙本人的巅峰之作;《早春图》在山水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画作深受帝王、贵胄与士人欣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为“镇院三宝”之一。
郭熙有《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幽谷图》《古木遥山图》等传世。其中《早春图》成功地表现出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甦醒的细致季节变化。在绘画理论上郭熙亦有很高建树,其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林泉高致》一书中。台北故宫博物院珍藏有郭熙的《早春图》轴,堪称其经典之作。《早春图》轴纵158...
《早春图》高清图分享 北宋 郭熙《早春图》绢本(原)158.3X108.1 是北宋宫廷画家郭熙创作的一幅绢本设色画,此画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郭熙晚年之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这幅画的构图就是“三远法”理论的充分证明,郭熙的“三远法”也给后世带来深远的影响。
《早春图》采用全景式立轴构图,主要景物集中在中央轴线上,用水墨画出,以山水为主,密林、云雾、巨松、小桥、宫宇、茅屋、行人、渔夫等为辅。画中,远景主峰、中景中峰与近景巨石构成一条巨大中央山体,呈“S”状盘旋向下,主导整幅画面。主峰高耸,壁立千仞;卫峰峭拔,远山叠嶂;云雾弥漫,林木葱郁;谷地深远,溪流潺湲;...
《早春图》是北宋画家郭熙的杰作。本文深入分析了《早春图》的构图、画面中的物象及内容,认为图中的主峰隐喻了君主,楼阁象征着官员。整幅图体现了在中央皇权的统治下,官员们各司其职,国家长治久安,万民归化,一心向往皇权的寓意。另外,结合“新政”背景,本文提出此画创作的初衷是对“新政”带来新曙光的礼赞。
其画论有郭思纂集的《林泉高致》,提出高远、深远、平远“三远法”。《早春图》创作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为郭熙晚年之作,158.3cm.x108.1cm,绢本设色画,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早春图》描写早春即将来临的山中景象:冬去春来,大地复苏,山间浮动着淡淡的雾气,传出春的信息。远处山峰耸拔,气势雄伟;近处圆岗...
北宋 郭熙《早春图》郭熙(约1000~约1090年),北宋山水画巨匠,深受宋神宗、宋徽宗以及金章宗的喜爱,有“天下第一笔”之称。在他去世后,宋徽宗让郭熙的儿子郭思,把郭熙生前写下的关于山水画的文章整理成册,所以就有了《林泉高致》,是整个中国山水画史上最重要的书之一。这幅《早春图》是郭熙山水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