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相:超越自我,拥抱空性“无我相”,是佛法中最为核心的概念之一。它告诉我们,世间万物皆因缘和合而生,无有自性,包括我们的身体、情绪乃至意识,皆是如此。在世俗的眼光中,人们往往执着于“我”的存在,认为“我”是独立且永恒的实体,由此产生了种种烦恼与业障。然而,佛法却揭示了真相:所谓“我”,不...
无我相:“我”本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所以并无“我”,是名“我”。 无人相:“他人”也是宇宙中的一粒微尘,因缘和合生灭,与“我”无异, 所以并无“他人”,是名“他人”。 无众生相:“众生”全部都是宇宙中的一把微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灭后我生,我灭后你生。所以没有“你我”,更...
“无我相”指不执着于自我实体;“无人相”指不执着于他人与我的区别;“无众生相”指意识到所有生命相互依存,无绝对界限。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深刻内涵与修行之道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的出处与背景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这一佛教思想源自...
佛陀接着说:"正如金刚经所说'无我相',不是否定生命的存在,而是指出一个更深的真实。第十八祖伽耶舍多曾说:'心如虚空,万法本寂。'这虚空能容纳万物,却不执著任何形相。"这时,阿难尊者捧着一卷古老的经册走来,说道:"我记得释迦族的古老典籍中记载,很久以前有位修行人,他日日对着溪水冥想。一天,他...
在《金刚经》中有提及四种相,即是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以及无寿者相,实际上这四相都是讨论同样的事物,就是“我”。 这里所提到的我,就是指那些属于我或虽不属于我,而却期望得到和不要得到的东西。除了那些我们已经拥有而不希望失去,以及拥有却想除去的,还有那些我们没有却想得到或害怕得到的东西之外,没...
一、无我相:超越对自我认同的「着相」在佛教的语境下,“我”这一概念常常与“无我”的概念紧密相连,它们构成了一对相互对立却又相互依存的哲学范式。“我”,在世俗的认知中,通常指的是个体自我,是主观意识的中心,是身份、经历、情感、欲望、感受等各种因素的集合体。由于人们常常执着于“我相”,认为「我...
无我相 简单来讲就是放弃自我 不再有“我”的概念 对一切自己的内心感受 达到空性的境界 现在很多人会焦虑 抑郁 自卑 就是太过在意自己的未来和过去 太过于否定自己 对以前的事耿耿于怀容易抑郁 对未来的不确定性过于担忧产生焦虑 对自己的过于否定产生自卑 这都是对于“我”太过执念 太过专注 而忽略了很多对...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此乃佛教修行中的至高境界,亦是我佛门中人的重要教诲。这三者,旨在引导众生超脱世俗的束缚,达至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一、无我相 我相,乃是对自我身份的执着与认同。在佛教看来,我相是修行路上的一大障碍。它让人陷入自私自利、贪嗔痴慢等负面情绪之中,难以自拔。无我相,则是要求修...
《金刚经》上讲,“此人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大安法师答 :《金刚经》我们要善读,它是从诸法的空相去建立的,扫荡一切。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从真如理体方面来遣荡...
1. 在《金刚经》中,"无我相"是指没有自我存在的实体。它涉及到对"我"的认同,不仅仅是物理身体,还包括身体的需求和心念的活动。2. "无人相"则是指,如果没有了自我中心的"我",那么他人也不存在。他人只是作为与自我有关联的参照点。3. "无众生相"是指对所有其他生命体的态度,包括那些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