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哲学体系最重要的是“四句教”,他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这就是说,人天生就有区别善恶的良知,这是人的本性。于是,王阳明就有了“良知”这个概念。经历过百死千难的人生,在五十岁时提出学说宗旨“致良知”:“某于此良知之说,从百死千难中得来,...
具体解释如下: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无善无恶就是本心最自然的状态,它是心的本体。由于心即是理,心外无事、心外无物,心的本体是无善无恶,所以天地万物也应该无善无恶。这就是王阳明的世界观:天地万物无善无恶,我们对待天地万物的态度也应该是无善无恶。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有善有恶意之动。良知...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我国古代一著名思想家所追求的人生境界,他最有可能是A. 董仲舒B. 朱熹C. 李贽D. 王守仁
【题文】“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A.董仲舒B.朱熹C.王阳明D.李贽
根据“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为恶是格物”可知作者主张的是致良知,反对格物致知,故该作者应该是王守仁,故选D项; 致良知和孔子、孟子无关,排除AB项, 朱熹主张格物致知,与题意不符,排除C项。 故选:D。本题考查宋明理学,需要结合宋明理学的特征解答。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3.《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由此判断该作者应是 A. 孔子 B. 孟子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是( )的观点。A.董仲舒B.王阳明C.朱熹D.李贽
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2“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句话应出自( ) A. 董仲舒 B. 朱熹 C. 王阳明 D. 李贽 3“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是王阳明的心学四句教,有人认为王阳明的心学其妙无穷,其用无尽。但是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才能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才能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