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叫"髭"的族群,名字直接源于脸上的胡子图腾。他们的族徽就是一张脸上生生长出的络腮胡,活脱脱一个"胡子就是我的名片"的时代潮流。古人对胡子的痴迷程度,堪比现代人对网红滤镜的迷恋。在他们眼里,胡子不仅仅是毛发,更是一种身份、一种态度、一种生活方式。考古大佬们在商代的金文中发现,髭族可不是普通的...
亚醜族很少与其他族组成复合族徽,以下几件金文有可能是亚醜族和其他族组成的复合族徽。《亚醜斧》(《殷周金文集成》11777),铭文:“亚醜甲”。这里的“甲”可能是氏名,是族徽,不大可能是日名,如果是日名,一般都有亲称。故“亚醜甲”,极可能是亚醜族和甲族组成的复合族徽。甲族,可参看拙著《金文...
《天黽爵》(《殷周金文集成》7428),铭文:“天黽”。“天黽”是族徽。据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的统计,带“天黽”铭文的器物有88件之多,说明天黽族在商末周初是一个庞大的氏族。对此族徽的解读,专家有不同的意见。郭沫若释为“天鼋”即“轩辕”。《史记五帝本纪》“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
对了,别以为"辛"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字,在金文里,它可是地位显赫,出场率贼高!王长丰统计过,带"辛"族徽的金文至少17件,那可不是盖的!来吧,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感受这个神秘的辛族究竟有多牛!
有趣的是,这个族徽不仅仅是一个标记,更像是一面镜子,折射出古代民族在艰苦环境中的适应性和创造力。谁说原始人只会挥舞石器?他们懂得用身体每一个部位创造价值,头顶大缸不过是生存技能的冰山一角。从金文里的这个族徽,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充满智慧和韧性的古老民族。他们用头顶搬运的不仅是物资,更是一种不轻...
哇塞!且听我道来,商周金文里有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族徽,简直是古代版"举高高"!想象一下,古人的金文里藏着一个画风清奇的图案——仿佛有个小萌娃被举在床上,但专家们愣是争得不可开交。于省吾大佬拍板定音,说这是"举"字的变迁史,从最初的"艸丌"(像个举手的动作)到后来"子艸丌"(举娃娃)再到"...
这是商周的金文族徽铭文“兟”吗?在《殷周金文集成》第5644号金文中,有如图这样一个族徽铭文,象两个人相向跪坐形。吴大澂释作“兟”(shēn),曰:“疑古兟字,象二人交拜形,当即赞,见之本字。”丁山释作“赞”,曰:“進也。从二先。贊从此。闕。”李孝定曰:“吴氏释兟,丁氏谓即赞,见之本字...
时代:商代早期。著录:《文物》1961年第1期,《殷周金文集成》447等。尺寸:高22厘米,口径15.4厘米。形制纹饰:侈口立耳,高分档袋足,足光中空,短颈饰三道弦纹。字数:内壁口沿上铸有铭文1字。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藏。《亘鬲》铭文释文:“亘”。注释:亘:族徽名。正版、全新《殷周金文集成引得》张...
金文族徽:艅族(嬴姓徐国?)哇!且听我道来,这是一个关于古代"艅族"的超级考古大探秘!🕵️♀️ 想象一下,在商周时期,有这么一个神秘的族群,他们以一个看起来像船的奇怪字符作为族徽。没错,就是"艅"字!这个字不仅仅是个字,更是一个身份的象征,一个能穿越时空的文化密码。考古大牛们从金文、...
金文族徽:止“、址“、彳止“、此“为嬴姓邿“国族徽 嘿,古代族徽大揭秘!今天我们来聊聊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金文符号,它们背后竟然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姻亲故事。想象一下,在商周时期,山东长清一带有这么一个叫"邿"的小国,它的族徽就像一个精心设计的谜题。"止"、"址"、"彳止"、"此",这四个看似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