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特恩做实验时,经常雪茄不离口。有一个故事说,当实验结束,格拉赫拿出冷凝玻璃盘时,施特恩一手持盘凝...
因战争之故并未颁发),有两个理由:(1)索末菲(Arnold Sommerfeld)已在1916年预测了角动量空间量子化,因此施特恩—格拉赫实验的测量结果不算新颖;(2)施特恩在1933 年测量到的质子磁矩大小,与狄拉克(Paul Dirac)的理论预测结果及拉比(Isidor Isaac Rabi) 在1934年的测量结果不符。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简单地说:就是让银原子通过非均匀磁场,观察其磁矩在非均匀磁场中的受力和偏转情况。该实验所包含的物理概念有:原子的结构(卢瑟福的原子核式模型、玻尔氢原子模型、玻尔-索末菲理论)、原子中价电子的轨道角动量、原子中价电子的轨道角动量磁矩、电子的自旋、电子的自旋磁矩、原子的总磁矩、磁矩在...
施特恩-盖拉赫实验对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发展有重大作用。为简化起见,只考虑氢原子中电子的轨道运动的贡献。已知氢原子质量为,电子质量为,电子电量的绝对值为e,,h为普朗克常量,真空介电常量为。不考虑重力。 (1)按照玻尔模型,氢原子中处于第n定态圆轨道的电子的圆周运动会形成绕核的环电流,求环电流大小表达式;...
通过“级联施特恩-盖拉赫”实验能够证明量子具有不确定性,很遗憾,这也是一种错误的理论认知。 “/”代表纵深螺旋扩张的轨道。表示粒子在X轴磁场偏振器方向呈现的是右、顺、波、北的特性,在Y轴磁场偏振器方向呈现的是上、顺、波、北的特性,在Z轴磁场偏振器方向呈现的是前、顺、波、北的特性。
1施特恩−盖拉赫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炉中的银蒸汽经准直缝后形成银原子细束,经过一个抽成真空的不均匀磁场区域,磁场沿垂直于原子束的z轴方向,最后到达照相底片形成两条对称的分立痕迹.银原子由原子核与内层电子所形成的“原子实”和最外层的一个价电子组成,炉中银蒸汽中的银原子处于基态,原子实是球对称的,价电子绕...
电子自旋的故事:施特恩,盖拉赫,乌伦贝克,古德施密特。#量子力学 #电子自旋 #诺贝尔奖 - 万维物理于20240819发布在抖音,已经收获了3.2万个喜欢,来抖音,记录美好生活!
揭开【施特恩・盖拉赫实验】和【自旋】神秘的面纱 谈到 【自旋】,就一定离不开【施特恩・盖拉赫实验】。正是这个实验揭开了【自旋】的序幕,但也正因为这个实验,不但其本身迷雾重重,也使得人们对【自旋】的认识…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Stern-Gerlach experiment)是首次证实原子在磁场中取向量子化的著名实验,证实了原子角动量的量子化。该实验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斯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在1922年完成,奥托·斯特恩因此获得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证实 实验装置:使银原子在电炉内蒸发射出,通过狭缝S₁、S₂形成细束,经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