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学中,“施事”和“受事”是语言学或语法学的术语,用于理解佛学经典中的句子结构和语义关系。以下是这两个术语的详细解释: 施事 定义:施事通常指动作或行为的发出者,即执行动作的人或事物。在句子中,施事通常对应于主语。 例子:在句子“小明吃了一个苹果”中,“小明”是施事,因为他执行了“吃”这个动作。
其中,常见的语义角色包括施事、受事、与事、主事和致事。“与事”指的是在施事所引发的事件中,非主动参与的角色;“主事”则代表性质、状态或发生非自主变化的主体,有时也被称为“当事”。而“致事”则是事件或变化的起始者。同时,还存在一些外围的语义角色,它们并非句子不可或缺的成分,例如工具、时间和...
“把”字句引出的可不都是受事啊!汉语句子成分的语义复杂,动词语义本来就复杂,施事或受事,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句子里讲的,只有在具体的句子里一个成分与谓语动词与别的成分的语义关系才能有所确定,一般不会单独出来说某个东西是施事或是受事。在一个句子里是施事,在另一个句子里可能就是受事。主语宾语这一套...
宾语可以是受事,表示动作、行为直接支配、关涉的人或事物,包括动作的承受者(割麦子,打落水狗)、动作的对象(告诉大家,感谢你)、动作产生的结果(做出成绩,考了100分). 宾语可以是当事,表示施事、受事以外的宾语.如:表处所(回南方)、表时间(过中秋节),表工具(边柳条)、表方式(存活期)、表原因(避雨)、表目的...
施事成分: 在兼语句中,施事通常是句子的主语或者隐含在语境中的主体。 例如,“他请我吃饭”中,“他”是施事,因为是他发出了“请”这个动作。 受事成分: 受事在兼语句中通常由第一个动词的宾语来充当,同时也是第二个动词或形容词的主语。 继续以“他请我吃饭”为例,“我”是受事,因为是“我”被邀请去...
施事主语指主动执行动作的主体,如“医生(施事)完成了手术”。这类主语直接表达“谁实施行为”,具有明确的主动性。受事主语则为动作的承受对象,如“提案(受事)已提交审核”,主语本身不具备行为能力,而是被动接受动作影响。例如“校报还没印出来”中,“校报”作为受事主语,实际承受...
1 一、区别(一)含义不同1、施事宾语:宾语是动作的施事,所谓施事,是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行为的制造者,如(路上)跑汽车,汽车是施事宾语;2、受事宾语:宾语是动作的受事,受事即指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修理机器,机器是受事宾语;3、中性宾语,即非施非受宾语,宾语既不是动作的出发者,又不受动作的...
**施事受事所属的语法意义类别** 在语言学中,施事与受事是两个核心概念,它们主要用来描述句子中的动作或行为的发起者和接受者。这两个概念在语法上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对于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关系至关重要。 一、定义与特点 1. **施事(Agent)**: - 定义:指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或执行者。在句子中,它通常...
简要说明什么是语义角色中的施事、受事、结果、工具、材料施事是动作的发出者,如“老王走了”中的“老王”。受事是动作行为的承受者,如“吃苹果”的“苹果"。结果是动作行为产生的事物,如“写文章”的“文章”。工具是动作行为凭借的工具,如“写毛笔”中的“毛笔”。材料是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材料,如“浇水”中...
施事:语法上指动作的主体,也就是发出动作或发生变化的人或事物.受事:语法上指动作的对象,也就是受动作支配的人或事物.与事:语法上指接受某事物或从一行动中获益的人或事物.例:我给了他一本书.施事、受事、与事分别是:我、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