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正式确立为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宋朝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据材料二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可知赵普
2宋初在方镇(藩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数目众多的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 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初期A A.创新制度加强地方治理 B.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的混乱 ...
宋初在方镇(藩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 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初期() A.创新制度加强地方治理 B.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的混乱 C...
由材料一安史之乱平定后藩镇势力不仅没有消除相反却更加发展唐朝无力彻底消灭安史的余部只得任命安史降将为节度使安史之乱时边兵大量内调边防空虚吐蕃南诏乘机进扰因而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又在西北西南加强藩镇就为了巩固统治在内地也实行以方镇藩镇御方镇的方针在关中关东江
据唐宪宗时《元和国计簿》记载:全国分为48个方镇,有15道不申户口,每岁赋入仅有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8道49州144万户。8道赋役户是天宝时的四分之一,需要供养的军队比天宝时增加了三分之一。这反映出安史之乱以后()
807年,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总计天下方镇凡四十八,其中河东、范阳等十五道不申报户口,“每岁赋入倚办,止于浙江东西、宣歙、淮南、江西、鄂岳、福建、湖南等八道”。这表明,当时( ) A.经济重心逐步南移 B.藩镇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C.中央集权趋于瓦解 D.封建财政管理日益完善 24-25高三上·安徽·阶段练习 ...
探究点一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和措施互动材料材料天下自唐季(唐朝末年)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此非他故,方镇(藩镇割据)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问题展示(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原因...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的58.3%。这表明()A.南方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日益突显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时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
唐宪宗时李吉甫撰《元和国计簿》,计天下方镇48道,申报户数224万有余(很多藩镇未报户口)。其中所谓“东南纳税八道”,其户数已占到全国申报户数58.3%。这说明( )
A.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B.中国经济重心在唐朝完成南移C.京杭大运河成为朝廷的生命线D.唐朝时中原人口向南迁移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