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四论“新子学”》开始,“新子学”的探讨便着重于《汉书·艺文志》中经子关系等问题,以期恢复子学在先秦时的浑融整体之态,同时希望辨析儒家与经学的关系,重现先秦时期各家平等并存的原初面貌。为达成这一目的,“新子学”将再从孔老关系问题延伸到儒道互补,希望通过整体地观照诸子学发展史及中国文化发展...
2012年,“新子学”一经提出,学界即展开了大范围的讨论。“新子学”当然意味着诸子学的新发展,亦即“新的诸子学”,同时也包含“新诸子之学”。二者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存在着相生共促的密切关联。没有新的思想体系的建构,即无所谓“新子学”,诸子学也会失去方向;同样,没有深入的诸子学研究,又...
2012年,“新子学”一经提出,学界即展开了大范围的讨论。“新子学”当然意味着诸子学的新发展,亦即“新的诸子学”,同时也包含“新诸子之学”。二者并非一种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而是存在着相生共促的密切关联。没有新的思想体系的建构,即无所谓“新子学”,诸子学也会失去方向;同样,没有深入的诸子学研究,又...
2023年8月19-21日,“第十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召开,来自中国及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七十余位诸子学研究者会聚一堂,对“新子学”及诸子学的众多重要问题展开讨论。 在开幕式中,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韩高年教授代表学校致辞,他指出作为诸子学之革新的“新子学”理念在当代受到学界...
可以说,消解儒学的“经学”特点,是“新子学”一以贯之的一条路径。虽然“新子学”反复强调“孔老并尊”“平视百家”,以表明“‘新子学’与经学、儒学并不对立”(同上),但现阶段对“新子学”的讨论,其视角仍总体偏向于与儒学立异,而不是从正面去涵括儒学。但这样的表述,与“五四”时期“打倒孔家店...
读书|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贡献诸子智慧——“第十一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阳举行 2024年7月19日至21日,第十一届“新子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贵州贵阳孔学堂召开,来自中国、韩国的100多名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由贵州大学文学院主办,贵阳孔学堂协办。在开幕式中,贵州大学副校长王锦荣教授代表学校...
所以,我认为方勇教授提出的“新子学”非常好,能够站在一个高度,更好地了解古代思想文化。“新子学”关键是“新”,要承接诸子学,也要有新的讲法。古人讲诸子学,旧的代表是班固,影响很大。班固著《汉书•艺文志》,沿袭了刘向、刘歆父子的成果,把当时的学术著作分为七略,其中首要的就是六艺和诸子之分,也就是...
自2012年以来,笔者就“新子学”理念已有六次专文论述,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内容。子学与经学、儒学、哲学的关系是讨论子学时绕不开的话题,它关系到子学自身的定位与核心特质,也关系到子学研究应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应对中外文明交流的新局面。学界关于“新子学”的讨...
子学的产生发展与“新子学” 商周以来的传统知识系统,实可分为两大部分:一为王官之学,它是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文化精英,承上古知识系统并加以创造发明的礼乐祭祀文化,经后人加工整理所形成的谱系较为完备的“六经”系统;一为诸子之学,它是以老子、孔子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汲取王官之学的思想精华,并结合新的时代...
由“从学术界已有的关于新子学的讨论成果来看,狭义的新子学概念更易为多数学者所接受”可知,从学术界已有的讨论成果看,这一概念更易为多数学者所接受。 由“这部分哲学家、思想家的哲学和思想纳入新子学之中去,充分激发这部分哲学家、思想家建构新子学的热情,使得新子学的建构有较为坚实的现实基础”可知,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