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女性主义文学 篇1 关键词:新感觉派,文学作品,女性形象 活跃在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等作家, 人们都约定俗成称之为新感觉派, 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现代主义流派, 同时又是一个对国外新潮艺术极端敏感、积极探索的文学流派。基于都市的生活方式和现代的价值观念, 新感觉派作家无法用传统...
她们的存在和发展,为台湾文坛增添了一道道夺目的光彩,特别是八十年代以来,台湾新女性主义文学的异军突起构筑起一道新的景观,使当代台湾文坛的多文化创作趋势更加明显:现代派文学或乡土派文学一枝独秀的局面成为历史。女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条件。七十年代初,台湾经济的起飞和社会的转型,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
正确答案:(1)女性主义思潮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主要流派之一。和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新写实主义文学流派一起充实、活跃了文坛创作。 (2)女性主义思潮兴起于20时期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主要代表作家、作品有王安忆的小说《叔叔的故事》、铁凝的小说《玫瑰门》、林白的组诗《一个人的战争》、陈染的...
论新女性主义文学的文学特质_以李碧华文学创作为考察对象
内容摘要:女作家的存在和发展,为台湾文坛增添了一道道夺目的光彩。随着新女性主义文学思潮的兴起,女作家的数量越来越多,她们开始对自身以及整个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思考,着眼点独特,因此,她们的作品也很有特色。 关键词:新女性主义 觉醒 反叛 争议 台湾的新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形成于上个世纪80年代,使当代台...
1、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审美特点摘 要:新时期的中国女性文学是对传统的颠覆,对传统文化支配下“全知全能”的叙事视角的背叛,对男权束缚中塑造出的女性形象猛烈地摧毁。也在外来思潮的影响下,建构起自己的主体意识。关键词:新时期;女性文学;反传统;叙事视角;审视;解构;主体意识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思潮是20...
《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轨迹》是2007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一部作品,作者是邓利。内容简介 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当代学术研究中醒目的成果之一,对其研究是文学批评者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本书将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看成是流动的系统,采用历时性的研究...
七、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思潮 一、从性别复苏到话语自觉1、舒婷《致橡树》(《诗刊》79-1);林子《给他》(《诗刊》(81-1);张辛欣《在同一地平线上》(《收获》81-6);王安忆《荒山之恋》(《十月》86-4),《小城之恋》(《上海文学》86-8),《岗上的世纪》(《钟山》89-1);申爱萍、伊蕾、徐...
进入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开始发生深刻的变化。随着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涌入和国内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渐成熟。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理论的多元化和本土化,以及点的扩大。女性主义学者和作家开始从边缘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和解读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强调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