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镇化建设成就为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奠定扎实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2012年的53.10%提高至2023年的66.16%,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范围显著扩大,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明显加快,一批现代化都市圈逐步培育,人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城镇化建设取得的...
中国的新型城镇化,是确凿无疑的大方向。在2012年12月15日至16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了2013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同时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要构建科学合理...
国务院印发《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的通知,首次突出“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规律、分类施策、高效集约原则,实施新一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行动、实施潜力地区城镇化水平提升行动、实施现代化都市圈培育行动、...
1.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释放新型城镇化新动能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以人为本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一方面,相较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强调由“重速度”向“重质量效益”...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与特征 (一)新型城镇化的内涵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 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在国际上,多用“城市化”来表示农业 人口非农业化、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以及城市社会、...
把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新型城镇化的首要任务。(一)发展方向 以进城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为重点、兼顾城市间流动人口,进一步拓宽城镇落户渠道,努力缩小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推行由常住地登记户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推动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保险、住房保障、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等享有同...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记者王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作出部署,提出“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就是要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解决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城镇体系结构不优、协同分工合作不够、城市发展韧性和抗风险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解决好乡村振兴中存在的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相对落后等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逆...
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是为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发〔2014〕4号)、《关于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的分工方案》(中办发〔2014〕7号),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关于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规划〔2014〕1229号)的有关要求,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