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原理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在1922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斯特恩和盖拉赫共同完成的。实验的基本原理是将银原子束通过磁场,观测其在磁场中的行为。在实验中,银原子束被发射到一个磁场中,磁场的方向与原子束的传播方向垂直。由于银原子中电子的自旋角动量,它们在磁场中会分裂成两束,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具体来说,...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核心原理在于电子会产生磁性,它们在磁场中的行为起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导致原子束在磁场中分裂成两束,这是实验过程中观测到的重要现象。这种自旋现象是评估量子力学中单个粒子行为的重要工具。科学意义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结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揭示了原子中电子的自旋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表现为电子...
让氢原子进入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装置,外加磁场的方向在z轴上,磁场梯度的方向在z轴正方向上,那么氢原子磁矩μ的取向任意,如图9所示,使得磁矩和z轴的夹角可以取任意数值,则cosθ的取值自然可以从-1到+1之间取任意值,于是磁矩在z轴方向上的投影μz=μcosθ可以取任意值。...
复合斯特恩一盖拉赫实验中的量子力学基本原理 黄永义, (1.西安交通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系; 2.非平衡物质结构与量子调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49) 摘 要:从一个复合斯特恩.盖拉赫实验装置的结果分析,逐步引入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包括二维希尔伯特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是在1922年由德国物理学家斯特恩和盖拉赫进行的。实验的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银原子进行分离,从而证明原子具有磁性。实验中,银原子被加速并通过一个磁场,磁场会将银原子分成两个束流,这表明银原子具有磁性。这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原子不仅具有电性,还具有磁性。 斯特恩盖拉赫实验的结论是,原子具有磁性。这个结...
施特恩-格拉赫实验(Stern-Gerlach experiment)是首次证实原子在磁场中取向量子化的著名实验,证实了原子角动量的量子化。该实验由德国物理学家奥托·斯特恩和瓦尔特·格拉赫在1922年完成,奥托·斯特恩因此获得194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验证实 实验装置:使银原子在电炉内蒸发射出,通过狭缝S₁、S₂形成细束,经过一个...